快乐
我们上次说到,你讲得再天花乱坠也抵不过一句话,叫做“老子不愿意”。我不要理想,我就想要快乐,或者说我的理想就是快乐,吃好的、玩好的,少点作业,最好不要有作业,也不要上学,每天就是睡醒了吃、吃饱了玩、玩累了睡,那该多快乐呀!
你真正的、长久的过过这种你“理想”中的生活吗?真的过上了这种生活,就真能很快乐吗?是的,的确很快乐,我也觉得很快乐。可是问题是这种快乐又有多长久呢?给你过这种日子三五天,你会快乐,1个月,估计也还会快乐,过上1年,你还能快乐得起来吗?
不用想了,肯定不能,介绍一些人是怎样产生快乐感的。快乐来源于这玩意,多巴胺,这是它的分子式,这是化学名,什么氨什么苯什么酚的。关键在于这张图,人如何产生快乐的感觉。通过外部刺激,什么吃好吃的、玩好玩的,或者路上捡到钱都行,都能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让人产生愉悦感,爽啊。那多巴胺是好东西,应该研究下怎么得到它。
这是多巴胺的来源,先看第一个,饮食。这个饮食不单纯指吃东西哦,实际上讲的是生理刺激,所有让人愉悦的生理刺激都算。
举个例子来说,你很饿,啃了一个香喷喷的大鸡腿,很快乐。那是因为你啃鸡腿促发了多巴胺的分泌,让你产生了愉悦感。问题来了,鸡腿一会就啃完了,没得啃就不再分泌多巴胺,你就不再感觉愉悦,你看着光秃秃的鸡腿骨,快乐不起来了。怎么办?再啃一个!对,再啃一个就再分泌多巴胺,和上次一样。
可是我要告诉你,不完全一样。确实还会再分泌多巴胺,但是量没有上次的多,这玩意它是逐次递减的,你没处说理去。所以为了获得和上次相同的愉悦感,你这次得啃比如说1.01根,啃完再想要同样的感觉,就得比如说1.02根,反正越来越多。啃了几根后,你就会发觉,啃鸡腿已经不能让你愉悦了,吃健胃消食片才能,因为你肚子就那么大,你的身体受不了了嘛。
其他类似的生理刺激也是这个道理,你必须不断的加大刺激量,才能获得和上次一样的感觉。所以随着人年龄的增长,烟越抽越多,酒越喝越多,咖啡、茶越来越浓,而所有的这些过量都非常有害身体。有人讲茶叶是好东西,绝对有益身体。我刚才说了,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好和坏是同时存在的。我告诉你,有一种毒品就是从茶叶里面提炼的,把茶叶提纯再提纯,就是毒品。
那么通过这种生理刺激的方式寻找多巴胺不太好。再看第二个方式,药物。这就更不行了,毒品都在这一类里。这里强调一点,你这一辈子都离这玩意远一点,碰这个就是找死。你的爸妈爱你胜过自己的生命,不要做让他们伤心的事,碰了这个,他们想死的心都有!
从生理刺激寻找多巴胺是不安全的,幸好我们还有精神层面。现在来看第三个,经常锻炼、充足睡眠、达成目标。锻炼、睡眠很容易懂,我详细说下达成目标,这实际上讲的是精神层面的修炼。
选择任何一样你感兴趣的东西,琴棋书画钓鱼养花或者语文数学英语都可以,但一定要是你喜欢的,去修炼它,把大量的业余时间扑上去专研它,你就会很快乐。
首先,你喜欢的东西,你研究它实际上就是玩它,这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会有多巴胺。其次,随着你积累得越来越多,你的技艺不断精熟,你会体会到另外一个层面的愉悦感,我把它称之为淡淡的喜悦。
举个例子来说,这也是我自己的切身感受,比如你选择的方向是阅读,你想成为一个博览群书的博学睿智的人,于是你去读书。当你看完一本书,去整理书橱的时候,就会体会到这种淡淡的喜悦,你试着跟着我的思维去体会一下。你打开书橱门,这一堆是看过的书,那一堆是没看过的。当你把手上这本刚看完的书,插入看完的那一堆,你会发觉你没看过的那堆越来越少,看过的越来越多。啊,不知不觉中,我又看了这么多书,我又学到了这么多知识、懂得了这么多道理——成就感、满足感!你又会不自觉的定计划,没看完的那堆,我这周看哪本、下周看哪本……2个月把它们看完,再让爸爸买新书。这种对已取得成绩的满足感、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感,都是相当美妙的,这就叫做淡淡的喜悦,虽然不如啃鸡腿来得汹涌澎湃,但是历久弥新,你值得拥有!
你选择的你感兴趣的修炼的方向是什么?就是你的理想!你去实施它,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完成了一个小目标,就叫做实现理想!理想不是那些我长大了要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音乐家、画家、写字家、下棋家,反正都是带家的。那些也叫理想,但太过遥远,太遥不可及的东西眼前不好掌控,它不能指引你今天干什么,这周干什么,所以那不具备现实指导意义。我们要人为的把理想简单化,你产生的任何让你自己在某方面变得更好一点的想法就是你的理想,然后你去实施它,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完成了一个小目标,就叫做实现理想!
拥抱理想,然后实现理想,高级的快乐,长久的快乐!
选择
关于理想的选择大方向,我只能告诉你一个大原则,然后由你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去寻找适合你的方向。选择时,无外乎这三个圈,我喜欢、我擅长、我满意。
我喜欢的圈里就是我喜欢做的事,只有你喜欢了,才能心甘情愿的投入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它,千万别高估自己的自控力,选你不喜欢的做的事。
我擅长指的是天赋,这里我要告诉你的可能和之前别人告诉你的不一样,我提供另一个不同的观念给你思考。你可能听到更多的可能是勤奋比天赋更重要,这是由于你还处于基础教育阶段,这阶段适用木桶理论。过去的水桶是一块块木板拼起来的,外面勒几根铁丝当裤腰带。这个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一块板,其他板再长也没有用,水一定会从最短的那块板流出来。基础教育阶段就像这个木桶一样,要尽量弥补最短的一块板,才能多装水,这里所谓的装水量,就是你几门功课的总分,你的综合竞争力。到了高等教育阶段,现实中一般指上了大学之后,就要学靠它挣钱吃饭的知识,靠你的短板挣不着很多钱的,所以你应该把你的长板发挥到极致。选择你最擅长的方向做你的专业,因为其实天赋很重要,你擅长的领域稍作努力就能做到优秀,不擅长的领域再怎么拼命也只能做到良好。同时处于我喜欢和我擅长两个圈里的,就是可供你选择的理想方向。
第三个圈叫做我满意,指的是你选择的方向作为职业的物质回报怎么样,就是挣的钱够不够花,这个暂时可以先不去考虑。
结语
最后我想和家长们再唠叨几句。教育不是灌进去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点燃孩子心中的那团火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只有他自己想好了,你下面做的事情才有意义。就像我刚才讲的:你讲的再天花乱坠也抵不过一句话,老子不愿意。如果孩子一点都不想,你真的是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在孩子选择的方向上面,我劝你看一部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反正我看到那个爸爸说把电脑退了买相机时我很感动。功利性的为加分、升学替孩子做主做选择当然是一种真爱,可是不功利的支持孩子自己的选择才是大爱!
点下关注,高质量亲子交流,就在“引路人”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