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毒鸡汤害人不浅,今天我要给它们唱唱反调。
比如,最近这段时间,刷屏朋友圈的都是这样一些标题:
《别迷恋稳定,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什么稳定的工作》
《从体制出来的,没有一个是后悔的》
《当年她辞去公务员,下海5年如今上亿身家》
《牛逼的人生不需要规划,贪图稳定的都是渣渣》
恩,妥妥的正能量,满屏的鸡血励志,一碗碗鸡汤,诱惑力简直堪比云里雾里的迷魂汤。
小青年们哪里经得起这般蛊惑,心灵鸡汤里的一句一顿,都重重地扎向他们蠢蠢欲动的心。
那些在体制内碌碌无为的公务员们,更是从鸡汤里重新觅得了人生意义,恨不得明天就往领导的办公桌上递交辞职报告。
然而,身为一名负责任的资深老司机,我只能说,你们图样,图那衣服。
02
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所谓的“稳定”工作吗?拜托,不要把几个公务员的自黑吐槽当成真理好吗?
人家公务员所谓的“不稳定”,是指一部分人的终身制改为了聘用制,虽然这样“稳固”程度是比以前弱了那么一丢丢,可事实上如果没犯什么大错,到期按点续约仍是大概率事件。
况且,无论公务员怎么哭穷,他们的收入都属于当地的中上水平阶层。
可是你们这些在民企的打工狗,“不稳定”就是指老板随时携钱跑路,企业随时倒闭,行业利润随时萎缩,还包括体力更充沛、要价更低的年轻人随时抢班夺权。
被企业“高薪挖角”后,你的名义薪水看起来是要比普通公务员高一些,但你不知道挂钩了众多业绩指标之后,实际到手的数目还能不能让你笑得出声。
公务员保持“稳定”工作的方式是安安分分,而你想要“稳定”得通过残酷的市场竞争和内部PK,用可观的KPI来保住你的饭碗和尊严。
两种“稳定”,内涵千差万别。
03
有人写文章说,从体制内出来的,没有一个后悔的。
我觉得一个人后悔不后悔不能看口头,要看行动。
心灵鸡汤告诉你,某人从体制内出来之后,参与合伙搞了个互联网创业项目,很快拿到3亿元的风投资金,立刻变成走上人生巅峰的大老板。
但他们不会告诉你,这个数额注水有多严重,而所谓的“3亿”风投过滤泡沫,重新分配之后,真正能到达合伙人手里的又能有多少。
心灵鸡汤告诉你,某人辞去国企来到某P2P金融公司打拼,年终奖高达几十万!
然而他们也不会告诉你,所谓“年终奖”现场白花花红彤彤的现金,其实只是糊弄媒体的道具,真正发到员工手上的钞票没有几张。
事实上,绝大多数一时冲动从体制辞职出来的人,内心都非常后悔。
在心灵鸡汤中坚称“决不后悔”的,要么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少数赢家;要么是冷暖自知,强颜欢笑、打肿脸装胖子的光杆老板。
还有很多30+的老鸟们,“下海”失败后,重新拿起了公务员备考教材,趁着还没超龄,赶紧去挤公务员考试的末班车。
他们后悔吗?嘴上肯定不承认,可倘若有一副后悔药的药方摆在面前,他们肯定会狼吞虎咽。
年轻人不care稳定,觉得“一眼望到头”的工作太无聊太没挑战性;可人到中年之后,一个旱涝保收的低风险中等薪酬岗位却居然成为了性价比最高的护身符。
年轻时想要奋力跳出的坑,偏偏是年长时最想要的温床。只可惜,绝大多数人再也回不去了。
04
对于极少数天赋异禀、牛逼闪闪的绝世天才,“稳定工作”自然是禁锢自由的枷锁,不利于攀登职业高峰,不利于取得卓越的职业成就;
但对于绝大多数才能一般、智商一般的普通人而言,“稳定工作”却是一个可以安全避风的港湾。
何况,在实施“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行政单位,职业稳定性更是随年资递增。
这些身居官位的既得利益者们,基于目前的体制状况,实在看不出有任何意愿和冲动,去改变游戏规则增加自己的岗位动荡性。
因此,一个不容置喙的事实是,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体制内稳定工作”的人们,遭遇中年危机的风险仍远远低于其他职业。
各类励志大师鼓励年轻人居安思危、提倡终身学习意识,其心固然可取可嘉。但为什么一定要偏执地把“稳定工作”彻底污名化、妖魔化成反面教材?
难道在这些成功学家们眼中,必须是得全民创业、全民鸡血才叫“活出了生命的意义”,否则就是尸位素餐、蹉跎生命?
难道在“稳定”的岗位上,就没有自我提升的机会了吗?“铁饭碗”一定与自我深造和终身学习水火不容吗?
那些邪恶的心灵鸡汤,将稳定岗位的工作价值和工作意义践踏得七零八碎,把那些安分守己的普通职场人,从脚踏实地的日常工作拉入到浮躁缥缈的白日梦中。
以“梦想”和“自由”为名,向普罗大众渲染职业焦虑,灌输庸俗功利的成功学——看,你维持现状,就是不思进取;看,你贪图小富则安,那你马上就要大祸临头了……
所以,人间正道是辞职、人间出路是创业,不要再当一条贪恋稳定工作的咸鱼了,来跟着我,一起攀登人生的高峰和天梯,一起做那只飞向风口的猪吧!
当然,如果那只猪飞得太高摔得粉身碎骨,心灵鸡汤烹调师可是不会负责拉你一把的。
05
客观而言,无论是委身于“稳定工作”,还是痴迷于“鸡血奋斗”,两种选择并不存在高低之分,充其量只能说是各有各的精彩。
对于固守“铁饭碗”的人们,我们必须客观承认这种“消极”选择无可厚非,没必要摆出一副怒其不争的导师模样说三道四,更没必要一味鼓吹狼性文化。
何况,稳定工作与“不思进取”之间,并不能直接划等号。
即使身居于“稳定工作”之中,我们当然也不得不提防“稳定”背后的潜在危机,并以此为激励,弥补自己的职业短板,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增加核心竞争力。
但是,自我突破的路径绝对不是只有“辞职逃离”这一条啊!
迎接新生活新挑战,不一定就要与过去割席断袍啊!
事实上,在这个普遍推崇“一专多能”的时代,许多人早已经是“一份主业,几份兼职”的“斜杠青年”。
一份保底工作,外加另一种(几种)业余技能,这样的搭配组合,早已成为许多精英大V们正在演绎的一种职业状态,他们既能确保一份保底工资,又能在业余之外尝试多种兼职,用知识、技能变现,兼职收入甚至超过主职收入。
06
比如,某个著名职业赛车手,偶尔也写写作,拍拍电影啊。两部电影加起来票房也接近17亿啊。
再比如,我认识的一个公务员,业余爱好就是做各种保健品微商,一年收入也好几百万。
再再比如,我认识的一个IT男,业余身份是餐饮股东,几个亲戚凑一起开了家火锅店,年收入两百多万,手下管的人比他公司部门老大管的人还要多!
问他为什么一边当老板一边打工——他说餐饮是看天吃饭行业,现在实业大环境不好,随时面临行业萎缩,如果哪天关门了,至少我还能写写代码玩儿。
所以说,现代人都是复合身份、多元身份。保留一份收入尚可的稳定工作,一定程度上说,也是在对冲你创业失败、闯荡失意的风险。
人生选择,从来都不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