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是大学快结束时看了罗伯特清崎《穷爸爸富爸爸》,被作者瞬间圈粉了,他仿佛给我打开了一扇门,从门口望进去金灿灿的都是钱。
可是大学生多穷,哪有闲钱来理财?而且现在看来,大学时期是最应该花钱的时候:花钱买书,花钱学习,花钱旅行,花钱体验。这时候把钱花在自己身上才是最明智的投资,任何理财甚至花时间打工挣钱都是得不偿失的。
大学毕业工作了,这时有了收入,花销也大了起来,吃喝玩乐都上了一个台阶,明明工资还不错,可还是月光族。
然后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需要买房子了。开始慢慢的攒钱,加上家人的赞助,付首付买了第一套房子。每个月的还月供变相成了强制储蓄,加上房价的上涨,积累了一笔财富,许多普通人的理财都是从买房子开始的,只是不自知而已。
渐渐地三十来岁,有了孩子开销更大了,不过工资更高了些,有些三四线城市的人开始买二套房了,没买房子的手头也有了部分结余,这时真正的理财才刚刚开始。
为了不让手里的钱贬值,逛了逛论坛,听了几集专家分析,于是买了股票和基金,功夫不负有心人,跌的一塌糊涂。这才是:我不理财,财不理我,我一理财,财离我而去。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本杰明 格雷厄姆早在70年前就总结了,能否挣钱并不取决于你的资金有多少,也不取决于你聪明与否,而是要谨记“购买股票要像购买食品杂货一样,而不要像买香水一样”,只是大多数人头脑一热搞混了。
理财有三部曲:
1.存钱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经常会陷入对工作的不满中,因为世上美好的工作实在有限,更多人的工作只是谋生的工具。这时就陷入了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的状态。
如果实在没有勇气和实力跳槽跨界,那么从存钱开始吧。每个月定存一笔钱,延迟消费,精简生活。如果实在没有自制力,那在合适的城市合适的地段投资一套小房子,让房贷来强制储蓄。
存钱不是为了变成葛朗台,而是在养一只可以生金蛋的鹅。
2.钱生钱
当手中有了一笔闲置资金,心理上也做好了理财的准备。那么现在你要开始充电了,如果你不是学霸,那就从趣味性的理财书籍开始看吧:《穷爸爸,富爸爸》《财富自由之路》《小狗钱钱》《30年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这类书有趣易懂,能瞬间让你感觉理财很重要,理财很迫切。
接着还要看点经典和专业的书籍,比如我正在重读《聪明的投资者》,里面的很多观点现在看来还不过时。多逛逛雪球,里面能学到很多。最最重要的还是实操,一开始可以拿出一点点钱来买基金,买股票,挣赔无所谓,权当是学费。
我在13年开始炒股,钱不多。眼见着股市跌到了不到2000点又半年内迅速抬高。我在涨到3000多点时感觉到顶了,卖出;3500点时大家都买,我又动摇了,再买入,就这样左右摇摆,虽然最后赚了一点,但连普通基金都比不过。后来想想不过是人性中的贪婪在作祟。
去年末开始定投,并规定自己每个月才能操作一次,一是自己并不专业,频繁的操作无益,二是必须用规则来约束人性。
现在股票定投+基金定投与货币基金的投资比例差不多一半对一半,也不用经常去看了,相信大方向是没有问题的。
说个题外话,今年竟然中了个新股,挣了3万多元,三年里第一次打中。不过这应该算是理财大师们所不屑的投机行为了吧。
3.开源
很多理财书中一再提到利息重要,复利更重要,可是本金是不是更更重要呢?我这里提到的开源和第一条中的存钱不同,是要开辟第二职业,也就是本职工作以外的收入。
希望这个职业是自己喜欢的,最好是被动收入,也就是李笑来提到的“睡后收入”。
我正在这条路上摸索前进,你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