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菩提》有感
之前通过一些新闻知道了本书的作者——曹德旺先生。但是一直没有什么印象,只有一个概念,隐形的富豪,创建福耀集团——中国玻璃行业的龙头企业,他和他的企业成功的走出中国,向全世界提供玻璃制品。真正对他有一定深入理解,是一个关于他的访谈节目,我抱以学习的心态,看了这个节目。看完我才有了对他更深入理解的想法。
也才我有看本书的由来。他的出生和我想得有点差距,祖上原来是很富裕,包括他的父母以前都很富裕。由于搬家会老家途中,所有家当随着船全部沉入大海,从此家里一蹶不起。至此中落,小时候从苦难中经历过来,母亲是大家闺秀,尽管家里的物质条件不行,但是对于他的言传身教并没有停止过,从小给他灌输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很多东西都是被逼无奈。工作不稳定,社会在改革。人总要做点事情出来。初次因为机缘巧合的关系结识玻璃,碰到二个看上去很懂玻璃的人,看到了玻璃行业的巨大商机,决定向玻璃行业发展,和政府合作办下了第一个玻璃工厂。我们都知道在当时很多东西都需要份额,很多物质并不是钱就能买到的。这个时候就是前面他作为采购员所留下来的人脉以及口碑。收获了之前的劳动果实,他的人脉为他解决的很大一部分的物质,让工厂重来没有因为物质不到位的原因,而被迫停止工程。人,很多时候都是被逼的。
那个时候的中国,并不怎么适合做企业,因为关系会把他拖死。但第一次办厂就在跌跌撞撞中,开启了自己的步伐。第一次总不会那么美好,冲锋在前面的人不多,在后面在桃子的人不少。工厂出现经营问题的时候,很多人在质问他,因为毕竟是他提出来的项目,很多人在质疑他。事情一筹莫展之际,正好原来的合伙人准备退出,借钱买下部分股份,工厂开始了他曹德旺治理的模式。请专家调试设备,开阔市场。红红火火的办了下去。
原来做玻璃只是做小玻璃,并没有像现在一样,涉及汽车玻璃。一次外出,上巴士的时候,司机要他小心自己的行李,别弄坏的前挡风玻璃,他笑着对司机说:‘一块玻璃能值多少钱,你这么小心’,司机的回答让他大吃一惊,一块钱挡风玻璃最少需要几千元。这让做玻璃的他不能理解。怎么会这么贵,他整理完自己的事情,跑到上海的玻璃行业去问,因为当时的汽车挡风玻璃都是进口的,国内没有厂家在做,并不是技术达不到要求。而是市场在当时很小,也就后期维修市场需要。每个车系需求不过三五百张。品种多而数量小,所以大的国有玻璃厂都不愿意做这个产品。没人做我来做,一块汽车玻璃的利润最少也有大几百,这在当时是很高的利润,并且比现在的业务要更好,更赚钱。
说做就做,回去第一件事就是找政府协商。原来的厂有政府的股份在里面。前前后后开会讨论来讨论去,最后在改革开发的浪潮下,新的工厂开始了。慢慢的开始了福耀做玻璃的开始。但是他很清醒,组织开展这个汽车玻璃的项目,他并不是公司董事长,他觉得自己的修行并没有达到。对自己深刻的认识,是他成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福耀在发展,也是因为他对于整个产业链上的把握。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三大汽车厂商宣布破产的时候,有员工在问他,我们还向不向他们(三大汽车厂商)发货。因为涉及货款可能不能要回来,他很明确的告诉他们,他说:“美国不会放弃三个汽车公司,因为放弃他们比救他们的代价要大,我们作为供应商,作为他们的上游,只有他们好过了,我们才能好过,可能他们现在缺的就是这一次的玻璃。”。我觉得他分析的很正确,确实是这样的。他后来还帮助过自己的供应商,因为只有整个产业链是完整的,我们自己才能更好的发展,应该给予供应商尊重。
老一辈的企业家很值得我们学习,他之前的移民到国外一次,在之前将公司股份卖给法国一家公司的时候,后来由于业务发展不理想,法国公司希望他能重新买回福耀的股票。再次接手后的几年,福耀在他手上越做越大。2005年,他将国籍重迁回中国。他说:“现在的福耀不是以前的福耀,代表的是中国玻璃制造行业,我必须把国籍迁回中国,这样我才能代表福耀,代表中国玻璃,去面对世界。”。作为中国对外的一张名片,福耀代表的中国玻璃。他曾承诺并且做到了员工及其直系家属的大病全包。这个为大家拍手称赞的一个举措。我随便一想我都能知道,福耀这么大的一个集团,员工数以万记,这样做不管是对于他自己还是福耀,都是一个不容易的决定。但他就是这么做了。
现在的他,精力主要集中在公益以及教育事业上,他是中国慈善企业家第一人。看完这本书,我是从心得佩服曹德旺先生。在这个二十几岁,迷茫的时候,他的种种行为,他的思想无不在给我上了一堂教育课,关于未来,我确实迷惑不解,但,未来总会给我们答案的。
2019.1.2晚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