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a y 1]《文化苦旅》

補打卡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自序里引用了两篇文摘。其中一篇是杨明的《我以为有爱》“其实,所有的故乡原本不都是异乡吗?所谓故乡不过是我们祖先漂泊旅程中落脚的最后一站。”另一篇是泰戈尔的,“我抛弃了所有的忧伤与疑惑,去追逐那无家的湖水,因为那永恒的异乡人在召唤我,他正沿着这条路走来”。

我时常困惑为何我总是疲惫于上路,又在归来时心心念念路上所遇所闻。我对朋友说,那个曾经是个对远方有种很多向往的人,在日渐成长的路上猛然发现原来自己最向往的东西都在身边,所以每一次出发前的准备都是在消耗我的耐心和激情。对啊,你说,如果远方都没有我的渴望,我为什么还要这么匆忙出发呢?就算是那些不断召唤我前去震撼着我灵魂的山河大川,我想到一个人孤苦伶仃的上路就觉得兴味索然。我是反着成长了吗?一个人勇敢的孤独了十几年,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发现多了很多想要一直和他们分享生命的人时,悲伤快乐的就再也不愿意一个人了。我在害怕吗,那个曾经兴奋着未知的我,憧憬远方的我,躲哪里去了。

今日我去看《冈波仁齐》几次险些落泪,太真实,因而痛苦。刚从藏区归来的脑袋,很快就被熟悉的气息唤醒,昏昏沉沉和电影背景一同进入高原状态,那些最美丽的风景往往需要付出对应的代价,才显得这美丽更刻骨铭心。然而生理上过于痛苦的体验,总是让我无法放松的置于当下,精力比往常泄气了一大半,也因而每一段旅程总是充满了遗憾。

看文化苦旅时,会想起之前的自己,一个人虽不及一群人的狂欢,总是所思所想更深更细,在孤寂之中生出一种痛快感,如诗人般羽化升仙,是只有独处时才会拥有的体验。你孤寂着,你苦涩却又美丽。你热闹着,你满足缺又缺失。这大概每一种美好之下都有相对应的代价。余秋雨的文化涵养令人折服,我读着他这般的旅程,觉得如果硬要给旅行下一个“意义”的定义,莫不过如此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元旦小长假第一天,仍然下雨。早晨,我送儿子上学。先下楼在车里等了几分钟,还未见小伙子的身影,便有些焦急了,唯恐他迟...
    苇絮轻扬阅读 249评论 0 2
  • 现在步入初中的我,我才发现我不像小学以前那么放松,现在正是考试阶段,我们都就忙复习,没时间睡觉,吃饭,其实...
    那一次心跳阅读 388评论 0 0
  • 语法举例 #中间内容#是语法,show: 是效果展示。 >这是一个普通dfasfa段一个普通dfasfa段一个普通...
    草原烈鹰阅读 32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