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各位看官,欢迎来到卖愁诗词频道,同时也欢迎大家来到2022年,在这里预祝各位在新的一年中万事顺意,身体康健。也愿喜欢诗词故事的朋友们在新的一年中多读诗词,在诗词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感悟人生的意义,享受文化的乐趣!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进入唐文学中真正蔚为大观的时代——盛唐,大唐王朝在李世民励精图治的贞观之治二十余年里,军事上北伐突厥,政治上挥刀吏治,劝课农桑,于民休养生息,大唐国力空前高涨。虽然朝政更迭,武则天建立的大周王朝也基于贞观盛基持续发展,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唐玄宗李隆基平定武氏后期的李武纷乱后,大唐正式进入了空前强大的局面,一个空前的盛世,一场文化的繁荣,一场诗词的盛宴缓缓而来,我们的开端就从那位九天之上的谪仙人入手。
一、君自哪里来?九天谪仙落人间
如果要说从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中挑选出一位全民诗人,那绝对非李白莫属。上至文学殿堂,下至民间俗世传奇,李白的身影可谓无处不在。在戏里有《太白醉酒》,现在某些乡间酒旗上仍然绣着“太白遗风”;在传奇小说《今古奇观》里也盛传着“李太白醉写吓蛮书”;而我们从小也读着他的《静夜思》进入诗词启蒙阶段;就连老师都拿着“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的名言警句教育我们学习要功夫到位,方能成为num1。
关于李白的出身,有很多不同的说法,甘肃,四川,中亚。百科的介绍是:李白,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人,也有说祖籍甘肃天水。其实这两点并不矛盾,作为来自甘肃静宁的小编很希望向世人宣布,李白是吾家乡人。陇西成纪在文献中并没有确切的记载,其中大致的位置有两处:一是甘肃静宁,古静宁称成纪,静宁西南的乡镇李店镇现在还保留着这个名称;二是甘肃天水秦安,秦安郡也古称成纪。从古代诸多文化的发源地而言,甘肃天水自古以来就是地灵人杰,而大唐李氏王朝也发源于陇西成纪,巍巍大秦也是从天水发源,辉煌于关中,在从这点而言,名人辈出的陇西成纪就是李白故里,祖上于此。在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中亚地带,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极有可能出生于中亚,幼年时随父回到中原,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因此李白自号“青莲居士”;相传李白出生前,其母夜梦太白金星入怀,故此字太白。
公元705年,李白随父亲李客来到了四川北部彰明县,青莲乡,现称青莲场,在这里还有一个十分诗意的去处,叫漫波渡,据说之前记载叫蛮婆渡,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李白家族极有可能是从国外迁徙而来;今天的漫波渡是个旅游胜地,在春夏时节,蒸汽腾腾,云雾缭绕,水天相接,竹林密布,宛若一处大隐隐于人间的世外桃源。李白从小浸润在这里,也逐渐有了后来世间所传的仙人模样,洒脱率真,天性浪漫。至于李白是否小时候是个玩世不恭,不学无术的富二代,经过磨针婆婆的一番启发后开始奋发图强,这种说法是不可靠的。李白父亲李客是个商人,所以李白从小是衣食无忧的,但李客也走遍各地,世面很广,从小就教导李白读书识字。李白后来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自述“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从李白涉猎的领域来说,基本涵盖经史子集,地理山川,诸子百家,三教九流,兼通儒道,尤喜《诗经》、《楚辞》等先秦诗歌经典。“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童年时代的李白或许没有像初唐四杰那样闻名大唐,在当地也是声名斐然。
十五岁左右的李白在川蜀已是少年成名,才华横溢,后世很多人都很好奇李白究竟是个怎样的形象和风格呢?是丰神如玉的翩翩佳公子?还是儒雅有度的书生?亦或者狂放不羁,不修边幅的流浪大叔?从后世作品的记载来看,这样的描述都不太准确。
从外貌而言,李白肯定不属于那种优质鲜肉系列,因为从精神追求而言,他早已摈弃了基本层次的外在追求。李白有一位粉丝叫魏万,为见一面偶像,行三千里距离来见他。据他的记载,“眸子炯然,哆如饿虎”,李白好友之一崔宗之也写到“双眸光照人”,看来,李白最有特点的外貌气质都集中在双眼上。“清论既抵掌,玄谈又绝倒;分明楚汉事,历历王霸道”,高谈阔论是李白的又一特质,历史,哲学,宏图霸业,治国体系,他都能娓娓道来。有一次李白的本家弟弟李令问醉酒之后问李白的五脏是否是绣花锻?不然为什么能如此出口成章,下笔如流水。这也是后世评论李白时总用“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由来。除此之外,李白还喜欢穿紫袍,他曾在金陵解袍换酒,“解我紫绮裘,且换金陵酒,酒来笑复歌,兴酣乐事多”。他也曾穿着紫袍去看望朋友,“草裹乌纱巾,倒披紫绮裘,两岸拍手笑,疑是王子猷”,头上随意裹条乌纱,紫袍倒穿,让当时参加宴会的朋友误以为是那位晋朝雪夜访友的王子猷(书法家王羲之五子,东晋名士)。
从才艺方面而言,古之君子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讲究全面发展,李白也不例外。首先习得一手好字,尤擅草书,时常有人登门求字,在当时川蜀书法家中李白以“风格独异,大类其诗”占据一席;李白也擅鼓琴,在数次游历峨眉山期间,他经常与山中老僧在月下交流琴艺,“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而且李白在与朋友的交往中,经常以琴会友,“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李白擅剑术,这也是他“青莲剑仙”的称呼由来,史书记载,李白精于剑术,能骑善射,轻财好施,任侠尚义,“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剑法可与初唐陈子昂媲美。
除上述外,李白的哲学思想中融入了很深的道家理念,大约在李白二十岁以前,曾经和川中著名的隐士东严子,也作赵蕤 (ruí),一起隐于青城山,并称“蜀中二杰”。赵蕤是当时有名的纵横家,他们谈诗论道,从儒学经典到帝王权术,从纵横捭阖的谋略到治国思想,二人也一起练剑,同时修炼道家的清心无为。他的粉丝魏万曾这样记载,李白经常带着道书,以及丹药等物,穿着道士行装出没于青城山。从此来看,李白渴望成为懂百家之术但又渴求自由,寻求积极乐观的浪漫主义风格。
综上所述,一位时而狂歌,时而大笑,时而醉酒,时而高谈,与隐士舞剑于山间,会老僧抚琴于松林,作诗闹市处,读书白云间。有时紫袍,有时道装,行踪飘忽不定,但凡出现,必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之作。这就是半仙半人,大唐诗仙,李白隐居江湖,未出世之前的风采。就连他自己也笑侃侃自己,洒脱,悠然自得,飘飘欲仙!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别有天地非人间!”
----唐.李白《山中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