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着爱着关系就淡了,处着处着感觉就变味了
——如何让亲密关系更和谐
文:狄佩丽
一枚爱学习爱思考爱猫的女士
在读书会上,中年男王老师讲了自己的经历,一次他与妻子开车去学院,为出国留学的女儿拿资料,在进学院大门前,细心地妻子提醒丈夫要拿身份证才能通行。第一次王老师知道是妻子的好意,应诺了一声,没什么在意。
不一会儿在旁的妻子再次提醒丈夫,别忘拿出身份证。王老师顿时感觉有点生气,也有点受伤,感得妻子不信任他,刚才内心小剂量的情绪逐渐累积,但此时他并没有力量把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只是压抑着。妻子也感受到丈夫情绪的转变,但习惯化的应对模式让她并没有在意对方。
当妻子第三次用同样的话语提醒王老师时,平时温文尔雅地王老师终于忍不住怼了妻子一句。刚刚两人压抑的愤怒和不满在狭小的空间中上演着口水仗……
还好两人都参加智慧父母课程,共同学习、成长,有超强的反思领悟能力。
描述事件后,王老师坦言那时的他觉得挫败、愤怒,认为妻子不够信任他,他不愿意面对内在的无能感在现实中被勾起,他觉得自己无力承受。当自己力量不够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时,只能用情绪化去应对。
王老师内心的想法是:希望你不要把我看当成小孩子,期待着你能尊重和信任我,我是有能力处理好日常事务的。我已经是一位成年人,我是有价值,我是有能力的。
妻子也坦诚自己的问题和不足,意识到还有很大成长提升空间,面对熟悉而亲密的爱人,适应了习惯化的思维应对模式。在平时生活中,妻子是一个对家人无微不至、照顾周全的女人。讨好、自我牺牲为家庭奉献着,但讨好、牺牲背后往往隐藏着愤怒和无力感。
故事的版本是以两人自我反省、互相道歉作为完美的结局。经由事件两人都看到自己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以开放、交流、双赢的方式让亲密关系得到滋养。
在生活中有多少夫妻能够去面对真实的自己,有勇气去剖析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能看到对方身上的优点,真诚表达出来。想说出内心想说的,想得到内心想回应的,这就是亲密关系和谐的朴实呈现。
孩子高考后的离婚潮,搭伙过日子的夫妻档、冷漠相处的夫妻档、吵架型的夫妻档,当然也有和谐相处的夫妻档……在我们生活中亲密关系处理本身就是一门大学问,可我们并没有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认真对待它。
一纸红本子的法律保障,结婚了我就拥有对方,幻想着你们如胶似漆的关系会永远存在。生活的琐碎,更让你觉得自己没有时间,推脱着自己并不需要学习。残酷的现实提示你,没有经营的亲密关系在孩子、工作、生活中会渐行渐远,你们之间的屏障隔阂终将越聚越厚,突然一天陌生感代替了亲密感。
我深情地望你,你却沉浸在手机的世界里,受伤、失望的情绪里藏着我的期待和渴望,那个巨大的内心空洞被无奈、无力和挫败感所填满。受伤之后我也关上了心门,满眼望去的夫妻关系就是如此呀,不觉得有什么特别。那些和谐亲密关系只是电视画面影像、只是存在于别人的故事中……
时代给了我们很好学习机会,让我们不会像父辈那样过着无爱的婚姻,或者父辈有些人觉悟的早,也在学习和经营着亲密关系。亲密关系相处有着共性的方式:
1、学会觉察自己的感受
人心智成熟标志之一就在于分清自己的情绪和他人的情绪。每个人要为自己的情绪感受负责,而非推卸到他人身上。假如王老师足够觉察,在妻子说第二遍提醒时,自己内心升腾的情绪和观点,能够用第三者视角去看待,为什么对妻子的第二次提醒会反感?她的话伤到自己哪里啦?小时候谁曾经这样对待过自己,让自己受伤?今天的她是否为女儿高兴才重复着话语?能够有冷静的觉察,当时他的不良情绪就不会积聚发作啦!
2、突破习惯化的思维模式
情景——自动思维——情绪行为身体机能反应,在我们日常生活重复上演相同的剧本和戏码。我们冲破自己生命的卡点和障碍,需要突破现有的思维反应模式,唠叨——压抑——愤怒——反抗,有时更多是停留在第二阶段,不到万不得已才会反抗。
智慧父母课程中一个核心的方法:我状况表达,温和而坚持。它的关键在于表达事实、表达情绪、表达想法,中正客观,非攻击性言语。如:亲爱的,我听到你重复提醒我拿身份证时,让我感觉有点受伤,我觉得你我当成孩子看,让我有些不舒服。
3、警惕身上的优越感
在亲密关系中,那个在家庭中付出多一些的人,包括金钱、家庭事务、照顾孩子等等,在隐形层面你就获得一种优越感,拥有去审判对方筹码。在亲密关系中,这是一种榨取。亲密关系是建立在平等尊重、相互扶持、相互滋养的基石上。在王老师家庭中,妻子的付出和牺牲使得她拥有更多家庭话语权,也有了隐性道德优势。这也是我们很多家庭中存在的问题,你的优越感深深控制、压抑着对方内心真正的需求。
4、警惕关系中的愧疚感
每个人内心都会有需要被接纳、被认同、被赞美、被爱,这是人类共通的人性。但是我们很多人往往活在自己的社会人格里,期望自己只呈现正面的形象,混淆自己的需求和对方需求。以前我老公经常说,这是儿子喜欢吃我才买的。我一再提醒他说,这是你的需要,不是儿子的需要。假如东西正符合儿子需求,刚好一拍即合。假如东西不符合儿子需求,儿子会觉得有些愧疚,明明爸爸说是我喜欢才买的,现在我到底要说喜欢呢还是不喜欢。
5、学会面对内在真实的自己
当我们能接纳无条件的自己,一个有力量有魅力值得爱的自己,也能接纳一个无力、无能的自己时,在亲密关系中你就会放松而真实。王老师在妻子再三提醒中勾起内心那个曾经无力无能的自己,当我们不能去面对那个内在小孩时,内心各种的评判、猜测就会发酵蔓延,此时力量感就会消失。人要获得自己力量感,就要有勇气向内在的自己挑战和探索,而非外在。
张德芬老师一直坚信的一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我自己。修炼自我比改造对方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