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的读书笔记

万万没想到的读书笔记

       用理工科的思维理解世界

                              万维钢

煽情是文人的膝跳反应。

斯大林说,“杀死一个人是悲剧,杀死一万个人是统计数字”。

低端文人研究道德,高端文人研究美感。他们的原始本能使他们热爱大自然,他们赞美花、赞美蓝天、赞美山水、赞美健康的动物和异性,这些赞美会演化成艺术。

tradeoff“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

约翰逊:要主动刻意的消费,吸收有可能修正我们观念的新信息,而不是吸收对我们现有观念的肯定。

罗伯特。奥曼      Agreeing  to DisAgree

如果是两个理性而真诚的真理追求者争论问题,争论的结果必然是两人达成一致。如果一方不欢而散,其有必然一方是虚伪的。

恐惧和冒险是人的两个基本感情,恐惧来源于人的自我保护本能,冒险来自人的求偶本能。恐惧优先于浪漫,也许这就是负面偏见存在的原因。坏比好重要。

纵容负面情绪会带来偏见,看到好的冐险机会就上,遭遇损失不放在心上,看到好人好事主动夸,听到坏事保持淡定,聪明的人不被自己的杏仁核绑架。

当不懂概率的人大惊小怪时,懂概率的人依然保持淡定自若。

1随机:概率论最基础的思想,有些事情是无缘无故就发生的。为偶然事件大惊小怪,甚至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都是幼稚的表现。

2误差:大多数事情存在偶然和必然,我们排除偶然发现背后的必然,偶然的成功与失败都不必大惊小怪。有了误差概念,我们要学会忽略在误差范围内的任何波动。

3赌徒谬误:

4在没有规律的地方发现规律。独立随机事件的发生是没有规律和不可预测的。

5小数定律

人在现实社会中运动,类似于原子在电磁场运动,个人意愿能改变的事情很少,绝大多数随波逐流。

科学的励志和励志的科学

在中国,社会关系是第一生产力。

真正左右成绩的品质是:自控。

自控需要意志力。意志力是一种生理机能。人的意志力来自于血液中的葡萄糖。

像锻炼肌肉一样增加意志力意的容量。

做选择会消耗意志力。

在意志力薄弱的时候不愿做选择:决策疲劳

釆取先易后难的选择顺序,顾客对购物体验评价还很高。

冒险需要意志力,善于自控的人为了长远利益而拒绝短期诱惑。但是在选择前看名车美女后意志力会降低。

好习惯会减低意志力消耗外,另一个自控手段是自我监视。真正有效的方法是常立志,勇过做一些日常小事来提高意志力,然后把它用在其他事情上,//做自己不习惯的做的事。自尊过度的人会发展成自恋“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

一介匹夫,怎能与巨人竞争,龟兔赛跑。向前跑,迎着冷眼和嘲笑。

战胜对手:知己不利,在某种情况下,不利会变成有利,知彼有利,在某种情况下会变成不利。不能按照对方的打法和他玩。

尼采::凡不能毁灭我的,必使我强大。

倒U曲线了,      优势劣势可互相转化

在一个东西成长的初期,你每增加一点投入都能获得一点回报,然后进入一个平台期,继续增加投入并不能获得更多的回报;而过了平台期后再投入,回报反而是负的。

格拉德威尔::有创造性的人物,都有特立独行的气质:你要敢于做一些社会上通常认为不应该做的事。你不是适应这个社会,而是让这个社会适应你。

怎样成为某一领域的高手?

一个人的成就,不是练习加天赋,而是练习乘以天赋。关键不是练的时间长短,而是训练的方法。

佛罗里达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提出:

刻意练习:总结如下:

1:只在学习区练习

练习的精髓是要持续做自己做不好的事。

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舒适区和恐慌区,在他们中间是学习区。

在舒适区做事那叫生活,在学习区做事那才叫练习。有效练习必须在学习区进行,一旦学会,转入下一个困难点。

辉煌容易把人的思想留住。真正的训练与其说老师教学生,不如说是师傅带学徒。

所有的人都想挑战自我。只不过人们不由自主的呆在舒适区。

2:把训练的内容分成有针对性的小块,对每一个小块进行重复练习。

3:在整个练习中,随时能获得有效的反馈。

4:练习中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

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

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

怪奇亦间出,如石漱湍濑。

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

元白才倚门,温李真自郐。

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

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真正提升我们水平的不是文化,不是艺术,不是制度,不是自虐,而是刻意练习。

高考制度就是鼓励学生自动化。

舒适区给你带来多大荣誉,你呆在舒适区的诱惑就多大。你的思想就死在了舒适区。脱离舒适区需要强大的意志力,甚至更是一种修炼。

脱离舒适区是一种很好的生活目的。

世界上有一邦人,他们一天不进步就难受。

除了刻意练习,,还要掌握套路:基本练习。技能是人脑中的硬件结构。

练大脑比练身体更容易取得成就。

如何迅速把技能长在身上?

大量的重复练习,训练高度针对性。

体育音乐中分块练习。写作也是如此

心理上的疾病可以通过练习得到根治的。

反对功夫在诗外,要有高度针对性。

教练能在训练中以旁观者的身份提供即时的反馈。

一个动作做得好与不好,最好有教练随时指出,本人必须能够随时了解练习结果。看不到结果的练习等于没有练习:如果只是应付了事,你不但不会变好,而且会对好坏不再关心。在某种程度上,刻意练习是以错误为中心的练习。练习者必须要对错误极度敏感,一旦发现自己错了就会感到非常不舒服,一直练习到改正为止。

他最常见的办法是三段论:演示一遍正确动作,表现一遍错误动作,再演示一遍正确动作。这样的训练就好比练武功,一招一式都需要有人随时纠正,若不对则马上改,以避免错误动作形成习惯动作。

世界最好制度正是学徒制。advisor

练习时间的长短并不是最重要的,真正的关键是你“刻意练习”——哪怕仅仅是“单独练习”——的时间。

有人说“当信息通过戏剧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时,学习的效果最明显”。可是波兹曼列举了各种研究证明:这纯属扯淡!

如果你想学点知识,最好的办法是找本书——最好是正规的教科书或者专业著作——然后老老实实地找个没有人的地方坐下反复读,而且还要自己整理笔记,甚至做习题获得反馈。如果你坚持不了8分钟,你不适合学这个。

每一个神童背后,都有一个能豁出去让自己的孩子猛练的父亲。

刻意练习需要学习者的精神高度集中,是一种非常艰苦的练习。

如果你想享受快乐童年,你的位置在观众席。

刻意练习不好玩。伟大的成就需要放弃很多很多东西,而这种放弃并不是没有争议的。

奖励机制

一般人当然用不着孤注一掷地刻意练习,但还是需要一点刺激才能练下去,因为只要是有用的练习都不好玩。

如今的学生是受不了聚会、游戏和毒品的诱惑,他们根本没心思上学。

设定一个具体的阶段性目标并且按照这个目标努力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有了目标就有了参照物,你就可以自己监督自己,甚至让别人监督自己。2009年,摄影师迈克劳林(Dan McLaughlin)看过《异类》这本书之后,决心辞职,练习一万小时,成为职业高尔夫球手。把自己的练习过程全程公布在网上,这样任何人都可以监督他。

兴趣最大的作用是让人自己愿意在这个领域内苦练。

• 内在动力:你是否纯粹因为喜欢数学而愿意在数学上多花时间?

• 外部动力:来自家长的压力,对好成绩的追求。

• 学习方法:你靠的是死记硬背,还是深入理解,你是否能把数学知识用于日常生活?

真正能决定一个学生进步幅度的不是智商,而是内在动力和学习方法。

如果能建立起兴趣,我们希望这个兴趣能在练习过程中,随着练习者能力的提高,练习难度的增大,而越变越强。在理想的状态下,整个过程可以形成一个正反馈:最初,这个孩子在音乐中有一点超出同伴的兴趣,于是他主动练习——因为练习了,所以不仅仅是他的兴趣,他的音乐技能也超出了同伴——于是他的兴趣更大了,他进一步猛练——他在比赛中获奖,于是他把目标定为在成为顶级高手——在追逐这个目标的时候他发现音乐真是个博大精深的项目,越练越有兴趣。也许很多科学家的成长就符合这个理想模型。

越是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基因对孩子的影响越大;越是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越大。这大概完全是因为贫困家庭的孩子得不到充分发展的环境,他们被环境给压制了;而富裕家庭的孩子却可以天高任鸟飞。

自然选择给了每个人不同的基因,而人可以出去

寻找自己的基因所喜欢的环境,也就是那些能给我们“自私的基因”提供最大的生存和复制机会的环境。基因决定喜好,喜好决定我们追求什么。

也许兴趣就是大师们最大的先天因素。每个人都有天生的不同兴趣,区别仅在于有的人足够幸运能够在比较早的时候就找到适合自己兴趣的环境,而有的人一辈子也没找到。找不到,未必是这个人不行,更大的可能性是整个环境都不行。

仅停留在 what if 带来的初级荒诞,这种童话故事就是非常简单的。郑渊洁的想象力就是这个级别的。写大著作,你必须构建一个完全自洽的想象世界。“自洽”(self-consistent)

看博客不如看报纸,看报纸不如看杂志,看杂志不如看书。凡是有这种思想的人,都是极度贪图时间的自私人。

思维密集度 = 准备这个读物需要的总时间 / 阅读这个读物需要的时间

写一本好书可能需要作者从搜集材料开始几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如果读者两个晚上看完,那么这本书的思维密集度可能达到几百。

显然,看一个具有高思维密集度的东西是很令人窃喜的事情。

博客文章的思维密集度应该高于论坛。

每个人的时间都一样多,因此时间不是金钱。时间是围棋:你走一手,牛人也走一手,牛人获胜并不是因为他走得比你多,而是他每一手都走在最有价值的地方。执行这样的效率,需要钢铁般的意志。谁能做到不看无聊的文章,谁能做到不去刷新网页,谁能做到不看电视新闻?牛人都能做到。

诺贝尔经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一书中介绍了两个著名的心理学概念:“窄框架”(narrowframing/和宽框架(broad framing)。所谓窄框架,就是遇到一个东西做一次决策,一事一议;而宽框架则是把所有东西都摆在桌面上集中选择。

现在,我把所有可能感兴趣的书做成一个列表,每次要看新书的时候从列表中选择最想读的一本。如果找对象也能用宽框架就更好了……总之,宽框架是一种很好的决策方式。

能让人获得无上智慧和力量的笔记本。学者试炼这种笔记本,就如同魔兽世界里的猎人培养自己的宠物一样重要。

跑步和练武对人身体素质的提高都非常有限,读书却可以极大幅度地提升人的思想内力。这种内力是对世界的理解和见识。

一本书应该被读两遍,而且只读两遍。好书读一遍你不可能掌握到精要,反过来说如果一遍就够了,那这本书也不值得强力研读。

强力研读要求读书笔记必须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①清晰地表现每一章的逻辑脉络;

②带走书中所有的亮点;

③有大量的自己的看法和心得;

④发现这本书和以前读过的其他书或文章的联系。

读书笔记的第一作用就是抛开故事记住文章。让一本书从厚变薄,从具体的山川景色变成抽象的地图。只有当你跳出字里行间,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俯视全书,它的脉络才能变得清晰。看清楚以后,不要抄作者的话,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脉络写出来,就好像画地图一样。

你不可能对说得好的一段话无动于衷。你可以写下自己对这件事的理解,你还可以写下对作者的质疑或肯定。更高级的批注则是写下自己因为看到这段文字而产生的灵感。一本好书的每一章都能让人迸发出十个以上的灵感。也许它突然就解决了你之前一直关注的问题。

好书之所以要读两遍,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些心得、灵感和联系。对一本讲我们不太熟悉的领域的书,在第一次读的时候,我们往往会陷入作者的思想之中,我们大脑的全部带宽都被用于理解作者的思想,而没有更多的余地去产生别的想法了。“幽默是智力过剩的体现”,想法也只在带宽过剩的时候才会冒出来。只有当你读第二遍的时候,你才能气定神闲地发表意见。

第一遍读读是为了陷进去,第二遍读是为了跳出来。

记笔记是对一本好书最大的敬意。读书笔记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写作,是个人知识的延伸。它不是书评,它完全是写给自己而不是为了公开发表的——可以完全专注于意思,而不必关心文笔。

世界上有很多比读书重要的事。在做事和读书之间,做事优先。但读书是除实践外迅速积累见识的最好办法。

创新是落后者的特权

谚语说,If it works, don't fix it!

只有落后者,光脚不怕穿鞋的,反而可以冒这个险。冒险至少还有赢的机会,不冒险就输定了。

在已经到了这么一个阶段,中国公司不应该再整天想着学别人,被人调侃C2C(Copy to China),而应该在创新方面冒点险了。

过度自信是创业者的通行证

人生面临着一个风险悖论。如果你一辈子谨慎小心,干什么事情都谋定而后动,你的生活再差也差不到哪去;而如果你勇于承担风险、大胆尝试,你可能会特别失败,但也可能特别成功。那么平均而言,我们到底应该更冒险一点好,还是更谨慎一点好呢?

生活中有自信和不自信的人,还有一种过度自信的人,他们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尝试去干一些比他们水平高的人都不敢干的事情,而这种人却往往能够侥幸成功。而且平均而言,他们比能正确评估自己能力的人更成功。

这个世界属于爱冒险的人,它的运行规律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那些过度自信的人失败的次数也会比一般人更多,如果要死的话也会死得非常快,但只要他们没死,只要他们还在继续尝试,那么他们最终成功的可能性要比一般人大得多。

一个人的基础睾酮水平可以反映在无名指和食指的长度比上。胎儿在子宫中的发育同时受到睾酮和雌激素的影响。这两种激素影响胎儿大脑的同时,也影响手指。睾酮水平相对雌激素水平越高,人的无名指相对于食指就越长。越是成功的企业家,其无名指相对食指就越长,那些最成功企业家的无名指要比食指长10%,甚至20%!

人脑高速运行(兴奋起来)时要分泌多巴胺,它的作用是帮助神经细胞传递脉冲。我们赌赢了会高兴,看见美女会产生爱情,遇到大事会激动,面对压力会紧张,这些都与多巴胺有关。多巴胺少了人就兴奋不起来,多巴胺太多人又会兴奋过度。有一种酶负责在大脑的前额皮质中清除多巴胺,而COMT基因就是这个酶的编码。这个基因有两种变异类型:一种产生快酶,能够快速清除多巴胺,另一种则产生慢酶。多数人同时拥有这两种酶,但有的人只有快酶,有的人只有慢酶。

如果你的COMT酶是快酶,那么你面对压力的时候就很容易保持一颗平常心。这并不是因为你定力过人,而是因为多出来的多巴胺会被迅速清理掉。有些学者把这样的人称为“战士(Warriors)”,因为他们临危不惧。而如果你的COMT酶是慢酶,那么面对压力多巴胺就容易过多,导致自己惊慌失措,这样的人则被称为“颤士(Worriers)”。亚洲国家的颤士比例不高,大约只有8%。

平时没有压力的时候战士的多巴胺也被清理得很快,于是他们就会表现得缺乏干劲,不兴奋。而颤士则因为平时也能维持一个比较高的多巴胺水平而表现得很好。此前有很多研究表明,颤士的平均认知能力和智商都高于一般人。

总而言之,战士在战时的表现超过颤士,颤士在平时的表现超过战士。。这正是张俊彦等人研究证实的结果:颤士们的成绩平均比别人低了8%。对升学考试来说,这是一个足以决定命运的差距。

所以,决定一个人喜不喜欢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睾酮水平。而决定一个人面对竞争压力时的状态,是COMT基因。

。这正是张俊彦等人研究证实的结果:颤士们的成绩平均比别人低了8%。对升学考试来说,这是一个足以决定命运的差距。

所以,决定一个人喜不喜欢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睾酮水平。而决定一个人面对竞争压力时的状态,是COMT基因。。这正是张俊彦等人研究证实的结果:颤士们的成绩平均比别人低了8%。对升学考试来说,这是一个足以决定命运的差距。

所以,决定一个人喜不喜欢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睾酮水平。而决定一个人面对竞争压力时的状态,是COMT基因。

不过,生活中大多数事情并不需要竞争,睾酮高也不总是好事。睾酮特别高的男人很难与人相处,有时候女人不竞争反而能把事办好。

打游戏的三个境界

当一个人玩游戏的时候,他玩的是什么?当然,现在中文论坛给的流行答案是“寂寞”。罗切斯特大学的研究结果,说游戏之所以让人上瘾是因为它满足了人的心理需要:一个人的现实生活很平庸无聊,而在游戏中却可以呼风唤雨、横扫千军。不管是寂寞论还是心理论,言外之意,电脑游戏,是loser的天堂。

游戏的第一个境界是好玩。首先是“现实感”或者是“超现实感”。一个游戏让人觉得好玩,凭的就是它能让玩家特别逼真的“做事”。《魔兽世界》的一句宣传口号是“做你从未做过的事。

一个沉浸在这种“好玩”境界中的玩家是快乐的。游戏是他们生活中的消遣和点缀。他们“玩”游戏,而不是“被游戏玩”。但这种浅尝辄止、走马观花的游戏者并不真正懂得游戏。这种低境界的玩家就好像在海边玩耍的小孩子,他们偶尔被几个好看的贝壳所吸引,而完全不能欣赏游戏世界的汪洋大海。“被游戏玩”,才是高境界。一个真正热爱游戏的人玩游戏时并不总是轻松快乐的。真正的游戏玩家有时候甚至是拼命的,因为他们知道不吃苦就永远不会到达顶峰。

游戏的第二个境界是追求成就感。

这是因为有两件事只存在于游戏之中:第一,“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是,回报是即时的。

我们经常看到一个政府职员在上班时间悠闲地看报纸,而一个小商贩却可能在工资更低的情况下拼命地加班加点,其根本的技术原因是这个小商贩的每一个动作都可立即转化为收益。即时正反馈,就是游戏上瘾动力学。

一个玩家一旦陷入这种即时正反馈系统之中,他就成了游戏的奴隶。我是尊敬这样的玩家,但有人可能会鄙视他们。另有一种玩家,却是值得所有人敬仰。

这就是游戏的第三个境界,体育和科学的境界。进入这个境界的玩家不是“玩”游戏,而是“训练”,甚至是“研究”游戏。他们不再对升级和获得装备之类的事情兴奋,他们追求的是技艺。

玩游戏实在是一个可大可小的事情。如果你随便玩,你只能体验一点小小的快乐情调。如果你陷入即时正反馈系统不能自拔,你会获得更大的乐趣或痛苦。只有当你进入更高的境界,你才可能成为游戏界的泰格·伍兹,甚至是矩阵(Matrix)里的尼奥。

穷人富人的人脉结构

社会关系是生产力。

可是不管你有多么不喜欢,许多事情的完成要依赖各种关系,求人未必可耻,孤独未必光荣。“

真正有用的关系不是亲朋好友这种经常见面的“强联系”,而是“弱联系”。在这些靠关系找到工作的人中只有16.7%经常能见到他们的这个“关系”,也就是每周至少见两次面。而55.6%的人用到的关系人仅仅是偶然能见到,即每周见不到两次,但每年至少能见一次。另有27.8%的帮忙者则一年也见不到一次。大多数你真正用到的关系,是那些并不经常见面的人。这些人未必是什么大人物,他们可能是已经不怎么联系的老同学或同事,甚至可能是你根本就不怎么认识的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不在你当前的社交圈里。

格兰诺维特把这个理论推广成一篇叫做《弱联系的强度》的论文,此文有可能是史上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社会学论文,超过了两万次。

“弱联系”的真正意义是把不同的社交圈子连接起来,从圈外给你提供有用的信息。根据弱联系理论,一个人在社会上获得机会的多少,与他的社交网络结构很有关系。如果你只跟亲朋好友交往,或者认识的人都是与自己的背景类似的人,那么你大概就不如那些什么人都认识的人机会多。人脉的关键不在于你融入了哪个圈子,而在于你能接触多少圈外的人。这样来说,岂不是从一个人的社交网络结构,就能判断这个人的经济地位如何了吗?

强联系的放大效应是6,

而弱联系的放大效应是9。也就是说同样一个网址,你看到一个弱联系分享给你,你再转发的概率,是你自己发现这个网址再分享的概率的9倍。再说白了,就是强联系告诉你的有用信息,你自己本来也有可能发现;而弱联系告诉你的有用信息,他要没告诉你,你恐怕就发现不了。

虽然人们重视强联系,人们的大部分知识还是来自弱联系。

现在,“弱联系”理论已经被推广到许多领域,不管你是仅仅想学点东西,找工作,还是创业,你都应该避免陷在成熟的“强联系”中,你应该走出去追求“弱联系”。

别跟熟人合伙

你的社交网络越多样化,你的创新能力就越强。那些拥有极度多样化社交网络的企业家,他们既有强联系也有弱联系,还接受从未打过交道的人的意见,其创新能力是那些只有单一社交网络的人的3倍。

风险投资的最佳合作伙伴,应该是一个从来没跟你进过同一个大学,从来没跟你在同一个公司工作过,而且跟你不是一个种族的高学历者。

科学知识是一种高度结构化的知识,其有一个很酷的性质:只要学会了一般原理,就能解决无穷多表面看来千奇百怪的问题。掌握科学知识的人可以一听你的问题,不必亲临现场,完全凭借逻辑推理就能告诉你答案。有时候他们推理出来的答案可能出乎意料甚至违反常识,然而你却不得不服。

《再冷门的问题也有最热闹的答案》

人类自古以来敬重动脑的人,用动手的方法理解世界则是近代科学兴起才有的习惯。古代中外各路哲人全都热爱说理胜过热爱事实。

而一个好的物理理论必须不但能解释已知的现象,还能对未知的现象作出预言。这就是物理学的两个逻辑。

有相关性未必有因果关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

历史就好像非诚勿扰舞台上的女嘉宾。你离着很远看,和把她领回家细看,看到的东西都是真实的,但你可能会有不一样的人生感悟。

如果“主流科学”真是小姑娘的话,向她求婚并得到许可并不容易。有时候可能你是对的,但她就是不理解,你悲愤也没用——可是你也不能因此就说她不是女人啊。

目前大多数的心理学实验,是“喝一口的心理学”,而不是“喝一瓶的心理学”。佩戴护身符的第一天也许会充满正面的情绪,第二天可能就不好使了,时间长了反而成为累赘,一天不戴可能还会恐慌。所谓“积极心理暗示”,其关键也许就在于让受试者感到新鲜。

有时候他们说大蒜可以降低有害胆固醇,有时候又说大蒜其实不能降低有害胆固醇。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怎么办呢?

(a) 以最权威科学家,比如诺贝尔奖得主或者《自然》上的论文的意见为主。(b) 科学家中的“主流意见”(如果“主流”真的存

在的话)为主。

(c) 以最新发表的意见为主。

(d) 别当真,科学新闻可以当娱乐新闻看。

如果这条新闻说的是医学研究,那么最理性的选择是……(d),别当真。

我们都知道科学结果必须都是可重复的,我们不知道的是有多少科学结果真的被人重复过。

肯定有人因为看了2000年之前的新闻报道而大吃维生素E来降低冠心病风险。肯定有人还在吃大蒜降胆固醇。肯定有人还在补钙加D。

科学是成年人玩的东西。我认为抱着谦卑的情绪去“仰望科学”是个错误的态度,正确的视角应该像下棋一样,是俯视。

金鱼的故事,说意大利蒙扎(Monza)市禁止在弯曲的碗状鱼缸里养金鱼,因为从弯曲的鱼缸往外看会看到一个扭曲了的现实,这对金鱼“太残酷了”。对此霍金提出了一个庄子式的问题:我们又怎么知道我们看到的现实不是扭曲的?金鱼仍然可以对鱼缸外部的世界总结一套物理定律。也许因为坐标系弯曲,金鱼总结的物理定律会比我们总结的要复杂一点,但简单只是个人品位,金鱼的物理学同样正确。

从这个角度说,所有物理定律,乃至所有科学理论,都只不过是主观模型。

科学研究从来不涉及绝对真理。哲学才研究绝对真理。科学研究的是“有效的真理”,是“有限的真理”。

科学家玩模型最大的目的其实是想解决小问题,是想通过模型来发现和证实一些小机制。所有玩模型的科学家都知道自己模型的局限性。可是公众和政客非逼着你预测。如果非得预测大的不可,最好还是用IPCC这种多个模型取平均值的办法,也叫“发挥集体想象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837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551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417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48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24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54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69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16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66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77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40评论 1 34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12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60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7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25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14评论 2 36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14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