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老师的“手”
习课堂,老师的“手”不要干的3件事:
(1)不要拿着语文书,不要拿着教师版任务单。关于前者,老师实在需要看语文书,那就借看学生的书,能有老师借看他的书,学生会很开心的。关于后者,教学流程PPT上几乎都有,并且,每个任务单的基本结构都是相似的。习课堂还拿着教师版任务单,那说明还不清楚课堂结构,习课堂恐怕还没有入门。
(2)不要左手拿着翻页笔,右手拿着激励印章。一般来说,拿翻页笔的时候,不拿激励印章;拿激励印章的时候,不拿翻页笔。尤其是盖章,另一个手一定要空出来,盖章才自然,才真诚。
(3)不要抱在胸前、腹前,不要反在身后。这表示老师无所事事,不知道干什么。
习课堂,老师的“手”要做的5件事:
(1)老师的手用来盖章的。盖章的手,一手按住学生的书本,一手有力盖章。
(2)老师的手用来摸学生的脑袋和肩膀。习课堂,70%的学生都要得到老师的盖章,70%的学生都跟老师有亲密距离或亲密接触。
(3)学生读生字组成的词语,老师的手应该随着生字的声调起伏。生字第一声,老师的手就是第一声的手势;生字第四声,老师的手就是第四声的手势。低年级,学生读词语,老师的手还可以做出相应的意思的动作。学生读句子、片段,老师的手跟着重点词、重点段起伏。
(4)老师的“手”用来写字。一是黑板上示范写字,而是学生本子上示范写字。
(5)老师的“手”用来操作翻页笔。老师在屏幕的左边用右手操作,反之,用左手。
02
老师的“口”
习课堂,老师的“口”不要干的3件事:
(1)老师的“口”不要跟着学生的读。学生读的时候,老师就是打开耳朵听,听到最真实的好,听到最真实的孬。
(2)老师的“口”不要提问、不要讲解。任务单上疏漏的重要提问,可以做进PPT,学生写在任务单的空白处。PPT上没有的“读讲义”,老师如一定要讲,可以把要“讲”的补充到PPT里。要说的“话”都写下来,一定能做到“精讲”。
(3)老师的“口”不要说多余的话。比如“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读词语,预备齐”,这句话只要说“读词语”。甚至,老师只要指着PPT上的词语,说一个字“读”。“读要求”,老师只要说“要求”两字,学生读后面的具体内容。不说多余的话,这才是“老师是吃开口饭”的最好佐证。
习课堂,老师的“口”要干的3件事:
(1)老师“口”用来表扬。一堂课上,老师要有10句表扬到具体的学生的具体的行为的话。
(2)老师的“口”用来管理。习课堂上,使用课堂管理口号应该成为老师的习惯性动作,老师用课堂管理口号进行课堂组织,进行课堂调控,进行课堂提醒。
(3)老师的“口”用来示范朗读。习课堂认为,示范是最好的教。老师的示范要示范在刀口上,老师的示范要“小步子,经常走”。
03
老师的“足”
习课堂,老师的“足”不要干的3件事:
(1)不要总是在讲台周边走动,更不要站在讲台边不动。老师主要在学生中间走动。
(2)不要在教室匀速走动。老师的走动速度应该是又快有慢的。
(3)不要总是走直线,也要走斜线。
习课堂,老师的“足”要干的4件事:
(1)一堂课下来,至少要走500步。不然实现不了70%的学生盖章激励。
(2)要三步一回头。看了两三个学生,马上站起来巡视一下全体,发现举手的、开小差的,要快步走过去。
(3)学生3分钟以上的读、写时间,老师一般走到后面几排,了解后排学生的状况。2分钟以内的读、写时间,老师一般走在前三排,了解前排学生的状况。
(4)老师的走,要经常弯下腰来,因为学生都是坐着的,老师弯下腰来,学生才能感受到你的亲和力。
04
老师的“眼”
习课堂,老师的“眼”不是用来看PPT的,PPT是给学生看到的,不是用来看书本和教师版任务单的。
老师的“眼”是用来看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学生的。“眼睛就是管理”,习课堂的重要理念。
05
老师的“耳”
习课堂,老师的“耳”用来听学生的读词语、读句子、读段落、读课文。听全体同学读,也走到学生身边,听个别学生的读。听到好的,强调优点,强化优点;听到不好的,就停下来,示范读,反复练。
“耳朵就是教学”,习课堂的重要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