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记录十年程序员之路。
从踏出大学校园那一日算起,已有十个年头。换句话说,我写了十年代码。可要问我,这些代码是如何运作起来的,我依旧如十年前上学时那般答不上来。毕竟作为一个业务程序员,不需要对编译原理有多么透彻的理解。
十年前,面临毕业,不知道该找什么工作。也曾感慨,活在当下,何去何从? 硬着头皮根据课堂上老师教的基础,写了几个很简单的项目,有扫雷、图书管理系统等等,总算在面试的时候,能拿出点东西来。也许在面试官眼里,这些都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可对于那时的我来说,已经是最大底气。
记得人生中的第一回面试,一个人从学校坐大巴到动漫基地,这是一家游戏公司,面试的岗位是LUA工程师,此前我从未听过。他们对实习生的要求不高,笔试题不算难,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聊到冒泡排序,让我在白纸上用伪代码简单写出来。当时太紧张了,有几处细节写错了。面试官看了一眼也没说什么,之后又看了下我带去的两个作品,问了几个问题,便让我回去等通知。尽管几天之后通知我可以去实习,由于不提供宿舍,被我婉拒了。
也有老师推荐的实习机会,跟同学两人去聊过,很可惜,我又爽约了。最终我选择了一份对日外包的工作,那会儿还没从学生身份走出来,看中了它提供半年的日语和Java培训,有长达一个多月的寒假,以及毕业后再入职的条件。当时,我对软件外包并没有什么认知,入职之后才明白,看着设计书写代代码,不需要有自己的理解,甚至有的项目连代码都不用写,这与我心目中的程序员工作有不少差距。当然,这份工作并非一无是处,它让我见识到了几百人规模的大型项目开发流程,以及系统设计的理念,也是在那时我真正接触了Java,这与学校里教的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再后来成为了工控程序员,每天与数采软件打交道,很简单地数据处理,不需要什么算法,但与外包项目相比更有自豪感。当初参与的外包项目规模宏大,模块划分细致,每人负责一个很小一部分,甚至开发完都不清楚实现了什么样的功能,也不清楚如何部署。而开发数采软件我能自己设计,将想法落实到代码,年复一年的迭代。在外人看来,每天都对着电脑做重复的事情,五着年前写了这个系统,五年后还在修补它,看似枯燥,而我却乐在其中。尽管有着厚重的历史包袱,目前尚未做出设计精良的数采软件,这并没影响我设计下一代数采的热情。
不记得是谁给1024冠以“程序员节”的名称,如多年前的双十一那般,由于某些原因成为了一个有特殊意义的日子。节日快乐吧,十年的程序员~
2022年10月24日星期一于乘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