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看过太多的时间管理文章,却还是什么也没学会?
如果是,希望我能帮助你告别这个状态。
网上林林总总的文章大多很分散,知识重叠度很高,需要费时费力的专题阅读并整理输出。
今天开始我将把网上的信息总结归纳,用最简单易懂,成体系的分享给大家。
告诉你究竟如何感知时间和管理时间。
(一)为什么会浪费时间?
结论:时间无相人无觉。
人类倾向于掌握具象的事物,而对于时间(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很难进行察觉,极容易在习惯或麻木的状态下,浪费丢失时间,自己却一无所知,可称为“时间无感症”。
举例分析:
想想我们工作中是否会经常遇到这样的状况:
本来今天上午的工作目标是:60分钟内完成一份项目方案:
可实际的过程却是:
1- 打开电脑,等待开机的时候,刷下手机新闻:浪费30分钟
2- 打水跟同事偶遇闲聊:浪费20分钟
3- 搜集项目方案材料:善用20分钟。
4- 接不相关电话:浪费20分钟
5- 写项目方案:善用30分钟
6- 同事闲聊分散注意力:浪费30分钟。
7- 确认项目方案问题:善用10分钟。
8- 回不相关邮件:20分钟
总结下来看:
上午3个小时的工作时间(9:00-12:00),
坐在电脑前3小时,真正和工作相关的只有1小时。做了8件事情,真正和工作相关的只有3件。
时间丢失率高达66%!
太多无效的忙碌,让我们难以完成真正的工作任务。
(二)怎么能感知到时间?
感知时间是一种能力。这里介绍下TR时间管理方法,简单来说只需要两个动作:
1-“赋予”时间价值 (Time Unit Price)
2-“记录”时间自己的时间 (Recording Time)
(1)赋予时间价值,建立你的“时间银行”。
既然对时间没有感觉,那就赋予它可以被感知的含义:为时间标价。让时间现形。
假设你月工资16000元,
那么1小时=100元。(每月20日,每天8小时工作)
按上面例子,
假设每天上午不经意浪费2小时,下午又浪费2小时,
那一天丢掉的时间就是4小时。
换算成金钱就是每天损失400元,
一个月损失就是8000元。
一半的工资都浪费了。
关键失去的不仅仅是这点钱,而是正确高效的工作习惯,和利用这些时间学习新技能的沉默成本!
如果我们提高下时间单价,再反算一遍:
假设今天上午你要做一份项目方案以及一个项目报价。
提前预估出项目方案耗时90分钟,报价耗时30分钟。
假设1分钟=100元。
那么项目方案=9000元。报价=3000元。
一旦学着把时间当钱用,就能真切体会到浪费时间的心痛,就能告诉自己不能把时间浪费在无用的事情上。
其实你如果懂得时间的投资,1分钟的价值可能远远高于100元。
当然你也可以不把时间必做金钱,而是当做朋友等等,但前提是你真的能做到察觉到时间的存在。
(2)“记录”你的时间,优化你的惯。
举例:你要花90分钟完成项目方案的工作。
那就用手机软件或手表,从0:00:00开始记录时间。
其实开始记录这个动作,就像是比赛的发令枪,让自己更能聚精会神的专注于眼前的任务。甚至发现自己提前完成任务,更是无比的爽。
不过由于人的专注力有限,对于不同时长的任务,我们可以动态调整,利用设置番茄钟的工作模式。
例如:90分钟的任务,我们可以分2个番茄钟完成。每个番茄钟包含:45分钟高效工作+10分钟休息。这样也是用了110分钟,就保质保量的完成了目标任务。
此外,记录自己的时间,可以帮助未来预估同类工作所需要的时间,让我们越来越准确的感知和把握时间。
具体用来记录时间的APP有很多,比如:ATimeLogger, MrTime, 爱今天,时间块等等。PS:我本人使用的就是“时间块”。
可以通过记录自己一天的时间,找到偷时间的小偷,并进而优化自己的时间使用。
就像歌中唱到:
时间都去哪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
Come on !
行动起来,别等着时间荒废!
试着记录一天,
看看自己的时间银行里每天到底能存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