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有些繁忙,没能及时更新,各位见谅。
今天,我们谈谈“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Pre-job -training),也称新员工入职培训、职前教育、导向培训等,是向新员工介绍企业基本情况、岗位职责、部门人员等内容的一种培训。在这里的岗前培训,我们通常是指员工能够独立在本岗位开展工作之前的所有培训。
“岗前培训”我更喜欢称之为“打预防针”,它的更多功能在于预防。旨在帮助员工顺利的进行角色转变,由一个局外人变成一个企业人,并能很好的融入到公司这个大家庭里面来。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很多企业员工的流失,近一半都集中在入职后的第一个月。这个现象在制造业一线生产操作人员身上更为明显。
和大家分享一个我自己经历过的案例。
我在一家人力资源公司任区域经理的时候,针对所负责的3家重点客户单位,近125名蓝领派遣员工做过一次详细的离职调查研究。三家客户都是生产电子元件,岗位、工作环境都差不多,因为产品要求,都是无尘车间,需要穿戴无尘服进行作业。125名员工,竟然有76名离职原因上写了“不能适应无尘车间”。私下再一了解:很多人还是担心工作环境不安全,认为有毒才选择离职的。这个结果让我们感觉很意外,因为前期我们做了大量的宣导、培训工作,一再告知员工:之所以穿无尘服,是因为产品洁净度的要求,工作环境绝对无任何问题。在招聘的时候讲、在上岗前也讲,怎么还会出现这个情况呢?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呢?后来请几个离职的员工吃饭,因为他们是学校的实习生,一起来的,本想通过这次交流,把他们安置到其他企业里面去。在用餐闲聊的时候,我就问他们:
“这个环境真的适应不了吗?车间里灰尘都没有了,怎么会有毒呢?”
“。。。。。。。”好像欲言又止的样子,不过没有人开口。
“怎么回事呢?谁愿意和我说说吗?是不是有其他困难?”我以为有什么其他难言之隐,比如校方强制返校等等。
“。。。。。吴老师,车间老师傅说有毒,我这两天手腕上确实红红的,有点痒,我不敢待了”一位同学支支吾吾的终于说出了实话。我想开始都不敢说,也是怕公司为难那位老师傅。我想了半天,终于明白问题出现在哪里,于是决定当场再给他们进行一次岗前培训。
“你们觉得穿无尘服是保护我们的身体还是保护产品呢?”
“。。。。。。”没人做声。
“好的,那我再和大家确认一下,无尘服是保护我们的产品的,我们连雾霾都能吸,还怕这个?你想下,你希望将来你买的手机,屏幕里会夹着灰尘而影响清晰度吗?”我半开玩笑的说。
“呵呵,不希望”同学被我逗乐了。
“你手腕变红,是因为无尘服它本身就比较紧,因为它要避免我们无尘服里面的衣服外露而引带灰尘出来。一紧,皮肤难免会不太适应,这个不要紧,大概3-4天的时间等皮肤适应了,自然就消退了。”
“你们想想,老师傅为什么会对你们讲有毒呢?既然有毒,为什么他还在里面呢?”
“。。。。。她说我们还年轻。。”一个同学慢吞吞的说。
“嗯,好像蛮有道理。还有没有可能有其他原因?再想想”我引导他们问。
“她不想我们在这里”一个女生达到。
“嗯,可是为什么呢?”我看到点上了,赶紧追问。
“怕我们抢她饭碗。。”她兴奋的说。
“太对了,来,敬你一杯!”我举起一杯可乐。
这个时候大家都乐了,似乎也明白了什么似的。我趁热打铁。
“是的,同学们,你们刚从学校出来,经验不是很丰富。年轻是你们的资本,学习力强、创新力强,有知识、懂技术。你们的加入,使得一些老师傅充满了危机感,尤其是目前的用工环境这么不好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人愿意拿自己的健康开玩笑,要是真有的毒,估计她比你们跑的还快”
同学们都笑了,这次的沟通效果非常好,几位同学都再次回到岗位,顺利的度过了适应期。
通过这个事,我强烈的意识到岗前培训的重要性,培训不到位,就是引导不到位,员工就不能很快的适应,进而引起员工流失,成本增加。于是就“无尘服”这个问题,立即完善培训内容,
主要3个点:
1、无尘服是用来保护产品的,而非我们本身。
2、]部分员工可能会出现瘙痒、红印等现象,不用担心,那是正常现象,一般3-4天后会适应。
3、可能会遇到一些素质不够的老员工,会对你讲“这里有毒,年纪轻轻,这么到这里来上班?”
请大家一定要理智的看待这个问题。等你真的离开了,她干的就安心了。
第二三点,我们称之为“打预防针”,就是将可能出现的情况,向员工一一讲清楚,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如果讲的很清楚,员工一遇到现实情况,他心里首先想到的就是我们当初和他培训的场景:“手腕真的变红了,嗯,老师讲过的,正常现象,3-4天就好了”,“老员工果然对我说有毒,哼,我才不上当呢,老师早就讲过了,就知道你们会这么说”。当他回顾到这个场景的时候,无形之中,增加了他对公司的信任感。如果这些情况都没讲清楚,一些员工又没什么社会经验,到时候再去解释,为时已晚。
这里我只是想借这个实际的案例强调岗前培训的重要性,如果岗前培训做的不到位,那么员工很可能不能顺利的进入角色,导致的结果就是:花了很大的精力将员工招进来,还没等到该员工能够为公司创造价值就流失掉了。
每个公司都有其特殊性,我们要挖掘到真正潜在的“病毒威胁”,研制好“疫苗”,接种好“疫苗”,才能对员工尽快的进入角色及其稳定发挥作用。
今天我们先到这,下次接着聊,这个预防针到底如何制,如何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