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器人行业转型
随着人工智能话题的持续热门,《机器人总动员》中的画面慢慢变得真实起来。
也许你听过,库卡、发那科、安川电机和ABB这四大顶级国外机器人企业,他们的数控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独步天下。比如医疗行业中使用的一些高精尖的器械,就出自这些大厂。
也许你没听过,这很正常。但你一定对苹果的Siri,谷歌的Assistant,亚马逊的Alexa,还有科大讯飞有所耳闻。
并且说到机器人,你更多想到的是智能对话,呆萌外形,而不是芯片,钢铁机械臂。
以上种种,我想说的是,机器人的时代像过去电脑时代一样,已经从硬件向软件,机械向智能发展了。
这种转型,使得机器人,并不需要具备四肢与五官,它可以三头六臂,也可以只有两个轮子,或者干脆没有脚。这视它要完成的任务,所处的环境,服务的对象而定。
智能机器人就是专为,特定的人物,特定的生活场景,特定的生活方式而定制的。它是专为人类定制的。
所以,市面上的机器人五花八门,难免有一些蹭热度的企业,但不乏有创新有技术的企业存在。我想依照上图,对通信机器人做个总结,深入了解一下这个行业的现状。
二、智能机器人分类
机器人的分类可以从不用维度划分。
参照国际机器人联盟(IFR)按照应用领域划分的分类,将服务机器人分为个人/家用机器人(Personal / Domestic Robots)和专业服务机器人(Professional Service Robots)两大类。
服务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很广,主要从事维护保养、修理、运输、清洗、保安、商用、救援、监护等工作。
这是上图中对于智能通信机器人的分类,是从功能用途上划分的。
我将按照上图,罗列了每个机器人的公司,定位,以及官网信息,想从中一探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图中主要以中日企业为主)
2.1 通信机器人-两足机器人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谈论的智能机器人,是偏AI方向的,指搭载了智能的软件平台,能与人进行智能对话的产品。不包含Asimo,Atlas这样偏硬件动力学的产品。
两足机器人是最容易想到的形态,但它的研究难度比传统的轮式,履带式机器人复杂的多,成本也贵的多。
双足机器人日本以软银投资的SBRH为代表,中国以优必选为代表,背后的科技含量和市场定位都有所不同。
根据上图,总结3点:
-
市场定位
孙正义把主要目光投射在家庭陪伴护理方面,意在用机器人解决日本老龄化的问题。而中国虽然也有此问题,但显然并不如日本那样急迫,大家都纷纷把视野投射在了教育与家用方向。
-
机器人大小
你有没有发现,大部分双足机器人都是40cm左右的高度,属于小型机器人,更像是模型。
只有软银的陪护型机器人是140cm高,并且还在研发阶段。
这当然与服务的对象有关,面对小孩子,小型玩具类的机器人可能更适合。但我觉得原因应该不止如此,还应该包括实际应用中的可控性,容错性。
40cm高的双足机器人,与140cm高的机器人,对于平衡的容错率也是不一样的。40cm高的机器人,跌倒了,小孩老人都可以扶起来,140cm的机器人跌倒了,就只能让他自生自灭了吧。。。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一方面,大型的双足机器人,例如电影里的高达,对于现实生活是否真的有需求;另一方面,市场消费者能够认可并消费的产品,很重要的一点是价格。
-
性价比
价格低,且功能不错的产品,一向有顽强的生命力。
有个数据可以分享,优必选的创始人说,一个机器人用的伺服舵机成本在5k-1w美金,他们经过研发自主生产的伺服舵机在质量保证的情况下,成本比这个低很多。
他们的机器人阿尔法alpha1,安装了16个伺服舵机,再加上各种传感器,接收器,控制器,还有匹配的软件,成本确实很高。果然一分价钱一分货。
国内的小型机器人4k起,日本的1w起。
三、迷思
对于智能方面的应用,如语音控制,智能搜索,唱歌跳舞等内容,我们下一篇文章中聊。
因为在这之后,还有更多比两足机器人更简单的,轮式机器人,或者干脆不需要行走的,桌面机器人。除了活动空间受限,其他内容,对话方面更加智能。
机器人的概念可以很大,大到一个会煮饭的电饭锅,加上一个定时功能,就可以称为机器人。它也可以很小,小到目前根本没有真正称得上是智能机器人的产品,离人类想要的智能都太远。
总结完AI机器人系列之后,我了解了很多细节,但同时也产生了更多的疑问。
我会更想要了解,在所有驱壳包装的外表之下,可任意搭载的开放技术之下,这些已经面世了的产品,真正的核心价值在哪里。它为它的用户,提供了什么,解决了什么?
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专业名词的包装之下,产生过阿尔法狗,比特币等震惊人类想象力的事件之后,复杂事情天然所带有的【信息不对称】的属性之下,AI行业又会产生多少骗局,或者多少辉煌。
这是我想要持续去观察和思考的事情,就算进入不了AI行业,也可以好好学习买点股票,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