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故人”,我是“萧郎孜祎”,“侯门”便是那“肿瘤精准治疗”,那是谁入“侯门”,让我成“故人”了,这诗,我引用的不恰当。但我已出“侯门”一段时间,过去的“萧郎”,便是故人了吧。
翻开朋友圈,滚世界全是“精准医疗”,双十一都没压住:新适应症获批,新药物上市,液体活检价值,新基因发现,公司上市……等等我都翻不过来了,哎,你们在打拼,我却来打击你们。但愿是鞭策吧,如果有一些合适的观点能够被潜移默化的植入诸君的思想,未来便可为患者造福。
“大家做的都一样,谁能脱颖而出呢?”竟然有CEO对我说久仰大名,问我看好谁,问我未来的格局,且当做人家是客气一下,我是自恋一下吧。可诸君看这个世界上的企业,有靠运营体系取胜的,有靠技术革新独占鳌头的,有产品宣传到位的,等等。可这些产品是做给普普通通人用的,而对肿瘤病人呢,让他如何夸你?感冒,每年能来一次,今年能吃去年的药,明年吃今年的药,古诗云:今年药胜去年多,可惜明年药更多,病咋不好?【浪淘沙,欧阳修】;肿瘤呢?今年来一次,药吃不完,明年就要低价转让了,也有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替尼笑春风,人面不知何处去,替尼依旧笑春风。【题都城南庄,崔护】
所以,当面对的不是普通人,不是普通病人,而基本上是绝症病人时,生意该怎么做?
仔细想想,基因检测似乎是没有回头客的一锤子买卖,一锤子买卖做不好不就是“坑蒙拐骗”吗?一锤子买卖不想做好不就是“烧杀抢掠”吗?特别是当浮躁中夹杂了欲望的时候,“以患者出发点”的立业之本便被“我要挣钱”扭曲了,企业,医生,患者,的三赢局面便变成了三输。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之前我在【以NGS平台为主的肿瘤个体化治疗行业感性分析】中说(想看的去翻阅文章列表),研发是没有用的,其实现在想来,研发才是最有用的,最有战略意义的,是技术性企业之根本,此外便是通过临床试验走向商业化,或者积极推动国家政策的改革,更快的商业化。所以关键词便是:技术革新,适应临床商业政策,或者推动临床商业新政策。
而临床是商业化的,是随机性的,是统计学上的,这和我们现在讲的肿瘤个体化治疗恰恰是背道而驰的,是相互矛盾的。现在的肿瘤个体化治疗不是商业性的,肿瘤个体化治疗本身就不是随机性的。所以出现了两个本质的对立面:运营模式上商业化和非商业化的对立;治疗模式上随机化和个体化的对立。运营模式中,商业化是指按照临床实验标准,合乎规范的,非商业化是说,科学、合理,但未经过临床认可或者不合乎规范。治疗模式上的随机化是两个一样的患者A, B,可能不会从同样的治疗模式中获益,而个体化是我们要让两个一样的患者A, B从相同或者不同的治疗中获益,这里说的“一样”是被现有技术手段检测到的“一样”,而个体本身可能是有差异的,甚至是本质的差异。
这么多企业一起努力,能不能改变运营模式和治疗模式,调和原来临床商业化和现在非商业化的对立,让个体化取代随机化,但要知道,这里的随机化,并没有那么“随机”,你去看看那个P值!所以现在的个体化治疗,是在随机化失败的样本中,个体化,而不是治疗开始的个体化。随机化是药物在寻找合适的患者,个体化是患者在寻找合适的药物,想想,不是这个道理吗?但你在更深入的想一想,你便惊讶的发现,随机化时代,药企控制着肿瘤治疗的入口,个体化时代,控制肿瘤治疗入口的是诊断企业啊。所以,这个矛盾的对立,也是药企和诊断企业之间的对立,现在,药企是绝对的肿瘤治疗的入口,有绝对的话语权,但马克思说,矛盾是演化的哦~。肿瘤巨头罗氏和foundation medicine的关系这么微妙,不是在暗示什么吗?他买基因泰克不是看出了单克隆抗体的价值吗?和foundation medicine呢?罗氏那里有那么多能一句话改变肿瘤治疗模式的大拿,和foundation medicine牵手钱,一定密谋了什么吧?
如果有望尘莫及的技术,何不做一回时代的弄潮儿,去改变现有的模式,未来让患者更好获益,助我大中华医疗崛起;如果没有,就快马加鞭的寻找突破性技术。
个人观点,无任何阶级敌对思想,如有引用,望君通知。
您给打赏个钱,我买个糖甜一下生活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