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立志做个PM
为了这个目标我搜罗了很多书,找了好几个网站,更是翻阅了诸多的帖子,但是到昨天为止我脑子里还是一团浆糊,一点逻辑都没有,甚至冒出一个想法:我只能通过换岗位或者辞职换一家公司才能踏上PM这条道。
但另一方面我脑子里却一直有一个观点: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周会在给我解释这句话的时候说,做一道菜,买一样东西,出去玩一趟,这些都可以看做是一个产品,你就是那个产品经理,然后巴拉巴拉········ 其实他想说的是PM只是一种思维模式,而不一定必须是一个岗位。
拿着这句话,我就白天也在琢磨晚上也在琢磨,我怎么就能具有这种思维模式。在目前做运营的这个岗位上把自己变成一个PM,想清楚的过程比较漫长,但有两个事情加速了我想清楚这个东西
一. 翻阅了小米阿黎写的《参与感》
这本书写的好不好,是不是真实,这个暂且不论。我从这本书上却实实在在的看到了如何去将营销运营的思路转变为PM的思维
我就是一个PM.我所运营的平台或者媒体就是我的产品,我需要收集对象(看微博的人,发微博的人,微博内容相关的人)的需求是什么,再去策划做出一个什么样的内容给看微博的人,同时满足微博内容相关的产品,又同时塑造出一个好的微博发生者的形象。
然后就是看数据,看口碑,看媒体大环境,根据这些东西再去调整需求,迭代内容
二.跟大黄聊任职资格标准要求
之前,我很讨厌公司的任职资格,我觉得很形式主义。
但昨天跟大黄聊时说到了策划,运营监测等等这些任职标准的时候,发现这不就是一个PM在产品设计过程中需要的几个维度吗?
所以我今天搜集了关于任职资格的标准要求的文档,详细了看了这几个维度的要求,并思考了下结合我的工作,又是怎么的深入方式。
摸索了这么久,慢慢的开始觉得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句话说的尤其正确,这不是岗位而是一种思维模式。
今天我潦草了整理了从做TA微博到现在,我所经历的几个阶段
0.1版本 时期的实验性摸索
1.0时期的项目参与与日常划分
到现在准备要规划的2.0版本的更对输入,更多互动,更对数据分析的改善
这是一个方向,要学习的还很多很多,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