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看清趋势,顺势而为。
第一小节,如何在不同领域成为重要的人。这一小节读者总结了自己的成功的职场跨界经历,干货有三:
一、行动力很重要。只要有想法,就应该立即行动,任何时候都不晚。(在这一节中,我受到的启发是:追求完美有时是行动的最大障碍。是的,我们有时有想法不敢去行动,就是因为内心害怕最不好,所以就放弃了很多念头。作者的观点是:做成比做好重要。这让我想到一件事。在教学工作中,我为了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每天写一百字的作文。已经坚持了一个多月,有的学生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看得见的提高,有的学生还在处在记流水账的阶段,而一部分学生仍然没有开始自己写,每天摘抄一段优美、应景的话交来。这些摘抄的内容,很符合近段时间的季节、氛围。我自习思考这些学生的这种做法,其实是内心追求完美的体现。他们并不是缺乏写一百字的能力,而是潜意识有一种追求完美、害怕出丑的思想。这是导致他们不愿自己写的最大原因。所以,我应该把“做成比做好重要”这个理念灌输给学生,让他们抛开顾虑,自己动手写。)
二、最值钱的是学习能力。
作者介绍,当她跨进一个充满挑战的全新领域时,不会错过任何机会学习。“跟下属学;跟下属的下属学;天天跟销售代表去跑市场,跟促销员去学习,和她们站店,学着和消费者聊天;跟客户学,拜访不同客户聆听他们的建议;跟书本学,通过读大量的书,来增加行业的敏感度。通过一段时间高强度的学习,就可以快速地成长。”这个对我也有一定的启发。我今年刚来任教语文学科,虽然是一个老教师,可以说是一个新手。那么,我要快速的成长,就需要加强多方面的学习。看了作者在这个章节的文字,我觉得我学习太少。主要精力都放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上(备课),而对于这个学科的教学方法、经验等,学习太少。所以,要快速成长,不仅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多向同行学习,尤其是要向专家学习。
三、迅速搭建人脉圈子。
“来到一个新环境,最大的挑战不是来自业务,而是来自全新的人脉。”在这个方面我的理解是,不要盲目迅速的接近一些人,要根据自己的观察、判断和思考,接近那些值得学习的人,或是性格志趣和自己相近相投的人。
第三节 “工作中的学习能力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
很显然,这一小节中,作者强调的还是学习能力。
一、关于“721定律”。
作者介绍了“721定律”。即掌握一门技巧,70%来自行动中的领悟,20%来自在做的过程中,别人对你的指导,剩余10%来自课堂或者书本。
我对它的理解是,既然“70%来自行动中的领悟”,那么,在行动中就要注重对每个环节的不断反思和总结,找到规律,掌握最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就拿我的任教学科来说,每个环节应该怎么去处理,最好的方法和技巧是什么,最好的效果是什么,这些值得认真推敲和总结,及时总结和学习,尽快的找到最好的方法和技巧,方能取得最好的效果。比如古诗词的教学,课前应该安排些什么、课堂如何进行、课后如何延伸,都值得细细研究。
二、关于输出和实践。
“在实践中学习,是掌握知识和技能最有效的方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输出比输入更重要。”
这些观点我也很赞同。我们看过的书,看的时候觉得很有价值,可是不久后就忘了具体讲些什么;学过的知识,刚学完时很熟悉,时间久了不用,就逐渐遗忘。可见,看过的书、学过的知识都是别人的,要把它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就要反复地使用、不断地实践。所以,“用”“实践”,就是巩固知识的最好方式。“用”“实践”就是作者强调的“输出”。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写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的也就是只有实践才能深刻领会书本上的内容,才能把知识变为己有。
第九小节:“你还在单纯地相信是金子迟早都会发光吗?别傻了”
这一小节中,作者强调要想在职场中脱颖而出,每个人都需要学会两个技能:
1.寻找曝光机会,刷存在感;
2.和团队合作,扩大自己的影响圈。
第十小节:和领导相处这8个雷区,你踩中了哪个
雷区一:见到领导绕道而行
雷区二:在领导面前阿谀奉承
雷区三:永远等待被动交流
雷区四:没做好却想邀功
雷区五:对领导唯唯诺诺
雷区六:和领导汇报工作啰里吧唆
雷区七:被领导骂两句就“玻璃心”
雷区八:工作和生活彻底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