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题:60岁的老人和6岁的孩子,你会把座位留给谁?
在上下学的时间点,我们时常看到,六十岁左右的老人送六七岁的孩子去上学。
通常,老人背着书包、拿着水杯等各种物件,孩子拉着老人皱皱巴巴的大手走在旁边,或者紧紧跟在老人身后,遇到贪玩的孩子,老人必须小跑跟上,或者一步三回头地将孩子锁定在视线范围内。
在经济压力下,年轻的父母把重心放在事业上,“三点半放学”的现象已十分普遍,老人成为中间环节的重要纽带。在街上看到上述情景,我更倾向于理解为一种爱的传递,老人爱子女,子女爱自己的孩子,于是老人把对子女的爱移驾在孙子辈身上,这么想来,爷孙俩齐步走的画面满是温馨。
我第一次质疑这样所谓的“隔代温馨”,是在公交上。老人带着孩子上了公交车,车里人很多,开始他们没有座位,老人拿着孩子的所有物品,有的架在胳膊上,有的挂在脖子上,再腾出一只手抓住杆,孙子靠在老人怀里,从背包里拿出手机打游戏,那一方净土屏蔽了车厢的拥挤和嘈杂。
后来,一个年轻姑娘准备下车,示意老人坐她空出的座位,老人应着表示感谢,之后,孩子自觉地坐过去,丝毫没有顾及站在旁边拎东西的老人。
如果说隔代教育是爱的传递,那么老人付出爱,为什么没有得到回馈?是因为给予的方式不正确,所以没能在孩子心里播撒下爱的种子,并在细节中得以表现吗?
年少力强,大学生是各种公共交通工具上让座的主力军。那么作为大学生的你,如果在车厢遇到类似情况,会把仅有的一个座位留给谁?如果你选择老人,是因为他是老人,还是将他归为“带小孩的乘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