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深刻,但是从死亡-游戏之间的转变,有点不太透彻。过去人们通过巫术和宗教来解释死亡,给死亡赋予了另外的意义,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但今天科学的发展告诉了每一个人死亡就是一切的终点,我们也没有一个要为之终生奋斗的目标以便让我们死亡后,我们的存在仍然是有意义的。所以为了对抗死亡之后无穷无限的虚无,人们只能被迫选择在有生之年尽可能地享受和体验到更多的事物,表现为既要又要,所以消费主义,你所说的游戏才会盛行于世。但不管是有限的游戏,还是无限的游戏,不管他玩得好不好,他都没有解决死亡是个终点我们只能活80年的事实。只不过那种无限的游戏可以让我们在体验人生的过程中更容易陷入物我两忘的心流之中,短暂告别死亡的恐惧,让我们更开心快乐。而有限的游戏,则让我们在不断地追逐那些幻象,不但无法解脱而且会变得很累。
但人生的意义,生命的意义,是否真的全部浓缩在当下的80年里,是否一切的意义都是在追逐丰饶对抗匮乏。我想到百年前那些革命先烈,他们信仰马克思主义,知道死亡是最后的终点,但是他们仍然清楚地认识到,即便没有享受到足够的人生,即便没有能在无限的游戏里不断地做差异性地重复,他们的人生依然是有意义的,那种意义不在于当下,而是在于未来。通过他们的努力,让子孙后代的生活可能变好。那么实际上他肉体上死了,但是精神寄托仍然附着在后代身上,也就是通过下一代的更好的生活,来解释了这一代生命的意义。
但我们这个时代,通过下一代做延续的办法被抛弃了,我们不愿意成为上一代意志的延续,于是也不愿意把自身延续的意志强加给下一代。更重要的是消费主义确实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更加舒服不用受苦的度过人生的方式,于是人生的意义变成了玩哪种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