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是本人2020年1月8日写,由于当时未写完,之后又遗忘,直至今天才发现这半篇文章,草草结尾发布,只是因为我用简书把记忆收藏,不想明年看不到今年的所思所想。)
作为一个习惯反应慢半拍的人,这一次,似乎,反应慢了不止半拍。
新的一年开始已经一个星期了,而我今天好像才刚发现,是新的一年了。
所以,也才想了想过去的一年,也才想要写一点东西,
至于为什么要写,是跟风还是什么,我还没有想清楚,
我的人生似乎总都有一些想不清楚的事情,所以,我庆幸自己拥有选择随心做事的机会和权利。
过去的一年,给我的感觉只有一个字,快。
正月初七从家里出来,到今天,腊月十三,这一年,我都未曾回去过,2015年的中秋节,我发了一个朋友圈说“当我踏上火车的那一刻,竟还没有想到,从此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这是朱自清先生的一句话,当时还觉得很伤感,却不曾想,如今的自己,只有年假的几天可以回家,但却没有因此在朋友圈里写“故乡从此只有短暂的冬日的片段”之类的话。或许是因为已经长大,不该表现的那么矫情,或许是因为习惯的相信人生本该如此,想要改变自己,这些伤感又算得了什么。
这漫长的一年里,回忆起来,竟然很少有难忘的回忆,还能想起来的那些,也只是平淡的出奇。所以成年人的世界,相比于年少的时候,辉煌更加不易,除了时钟在加速旋转,所有的事情都开始减速向平凡过渡。
细想起来,这一年唯一的收获,就是我认识了好多人,真的,好多人。
新入学的研究生新生,新入职的助理同事,新进实验室的本科生,实验课的学生,一起运动的人,一起参加学术会议的人,来来往往,匆匆忙忙,似乎在不知不觉中大家只在几句话中就成了貌似无话不谈的朋友,所以,一年在奔波忙碌中接触了一个庞大的陌生人群体。这其中,也真切的感受到,一个人真的什么都要会一点,然后要在某一个方面稍微强一点,这样,在遇到不同的人的时候,才能不会冷场,在遇到专业的人的时候,才不会无话可说。
可我这样的人,我这样不愿意社交的人,我这样一个连生日都不希望有人记住的人,怎么能够就成了这样在人际交往中似乎游刃有余的存在呢。
不清楚。
从2019年2月开始,我放弃了纸质的日记记录方式,虽然,我已经坚持手写了十年日记。
原因很简单,就是突然有一天,不想再坚持下去了。
于是,我开始码字写每一天的感受,一个word文档,半年写了十万字。
暑假的一天,在凌晨四五点,发现一个平台叫简书,虽然文章杂乱无章,水平参差不齐,却总有一些文字能够抓住我,于是,我更了自己的第一篇文字。当时,我跟女朋友刚分手。
我以为这种形式可以坚持很长时间,比如,日更,但是,日常的琐碎事情很难完成逻辑清楚的完整事件,有些时候也有太多事情,过去很久了自己也想不清楚,以前自己写得好多东西其实也都是随心所欲,不讲究什么文章章法的,也不适合发到网上来,所以,从第一篇文字到现在,一共也没有发布多少。
就,写到这吧。
时光慌慌张张,你我仍在他乡,愿新年新气象,新年少惆怅,来年想起今年时,未负怀中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