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拆一本刚读完的书《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
作者丹尼尔·平克是《纽约时报》志撰稿人,也是白宫行政部门演讲稿撰写人。
这咖位够不够牛?觉得牛,你就随我来。
你发现这个世界正在悄然改变吗?
“人工智能来了。”“5G时代了啊!”
这些我都知道,但你发现了吗?你说的这些都是科学技术的革命。然而,接下来的这个时代是个怎样的时代,你恐怕没静下来心想过。
看看这张图,丹尼尔告诉我们一个所谓“概念时代”已经到来,而这个时代的标志是“在用惯了左脑的基础上,人类开始学着用右脑思考”。
右脑的特征是同步性、隐语性、审美性、语境性和综合性。这决定了“概念时代”急需高概念能力和高感性能力的人才。
高概念能力包括创造艺术美和情感美,创造令人满意的故事,以及组合新观点。即,设计感、故事力、交响力。
而高感性能力包括理解他人,用自己的快乐感染别人,还有探寻生活的意义。即,共情力、娱乐力、意义感。
这也就是整本书要传达的“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设计感、故事力、交响力、共情力、娱乐力、意义感。
我们详略得当的一一来说。
第一种能力:设计感。
“我又不是设计师,弄这玩意干啥?”
首先,设计感这种能力决不仅仅属于设计师,我更愿意理解为一种审美情趣。
就是,不管你是不是家装设计师,你都要知道怎么让家变得更像家的样子;同时,不管你是不是化妆师,你都要知道,怎么样化妆、打扮能让自己的气质更加出众,而不是沦为所谓的胭脂俗粉......
所以,这种能力是一种提升我们生活品质的能力。
如果你现在已经能满足温饱,不妨试着用审美的眼光去看自己、看周围的生活。
推荐:最近我迷“断舍离”,这种设计感蛮不错。
秘诀是:心里饱足,丢起东西来才洒脱。
第二种能力我特意读了3遍,它和我的职业密切相关:故事力。
未来社会必然是一个偏向讲故事的时代,从现在风靡的TED、TALK、星空等等品类的演讲就可见一斑。
人类天生爱听故事,也善于编织故事。
国家、神话、宗教、偶像,难道不都是人类自己编给自己看的故事吗?
特别是——广告,那就是在屏幕上讲故事啊。你就是信了这样那样的故事,才会痛快掏腰包。
据统计,中国是最受广告影响的国家。
所以,你真该好好学学讲故事。(此处没有丝毫卖课倾向,请详细我的清白。)
丹尼尔也给我们提供了几个小妙招。
比如,每天一个100字微缩故事,记录朋友彼此间的故事,学着使用数码设备录制故事(不就是抖音吗),还有就是参加故事大会(青岛好像还没有成型的,好想和小伙伴一起办一个......)
第三种能力是交响力。
类似“交响乐”,就是说看问题要用联系的眼光统合、分析,不要孤立某一个元素。
交响力的重要性就不必说了。想要成为这样的牛人就需要有跨界的意识,善用比喻,还要有综观全局的能力。
想要综观全局,你在干工作的时候就最好能站在领导的角度去想问题。注意,不是让你直接站在领导的位置上,而是让你替他去“想”。(千万别弄岔了,否则后果很严重......)
再说跨界现象,我推荐你看2019年某期的《圆桌派》。请来一位漂亮小姐姐杨好,专门谈“斜杠青年”。
如图所示的气质小姐姐
至于“比喻”,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某一种修辞手法。而是指借助几个事物之间的共同点触发新的发明想法。有点像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
原谅我秃噜的比较快,具体内容无法一一概述,感兴趣的还请自行阅读。
说完了高概念能力,接下来谈3种高感性能力。
工业社会时代需要高理性能力的人,比如我老公这种的程序员,但是概念社会貌似“感性”这个词更时髦。
共情力和娱乐感不多说,只提示:
1、共情力不是要求我们去同情谁谁(我们自己还不够被同情的呢!),而是能站在对方或者合作伙伴的角度去想问题。想着想着,应该就能天下大同了。
2、共情力可以帮助你更好的激发设计感、故事力和交响力,因为你站在用户角度想问题了,用户还不多多买你的账?
3、娱乐感的提升可以从玩游戏、幽默感和自发的产生笑声3方面入手。
4、值得强调的是,以前我也觉得玩游戏多了会变傻,但在看了美国陆军通过自行设计的电脑游戏改变了青年人对参军的看法导致参军人数骤升的事例之后,开始反思游戏对现代人的意义。我们之前的误解是不是来自刻板印象?真是要警惕了。(不过提醒一点,玩游戏的时长要注意,专家提示游戏虽好,但时间长了就起反作用了。)
5、自发的产生笑声是指刻意要求自己去笑,最后竟然莫名产生了发自肺腑的大笑。这是印度一个叫做“欢笑俱乐部”发明的。个人持保守态度。但是多笑一笑没有坏处。
最后一种能力是终极大BOSS,是人终其一生寻找的、渴慕的,当然也是最难修炼的。它包含了以上5种能力,而又不局限于此。
人生的意义感。
当你衣食无忧、工作稳定的时候,就要好好想想这个问题了。或者说,除了这个问题,你的人生其实也真没什么要紧事了。
人生的意义感始终都是第一要紧的。只不过大部分人都需要先有充分的物质支撑,所以,我们只是凡人。
不管凡人还是伟人吧,是人都不会否认——
意义感在于探寻人生的终极幸福。
如何追寻人生的终极幸福呢?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把幸福感分为3个层面。
第一层,快乐生活。
满意的工作、避免负面情绪、美好的婚姻及广泛的社交,还有感激、宽容、乐观,这些都可以让你感到快乐。
需要注意的是,这位“父亲”特别强调了,“赚更多的钱、接受大量教育或是安逸的生活环境似乎与幸福感并无联系。”
第二层,美好生活。
美好比快乐的高级点在哪里?关键是使命。
“使命是最令人满意的工作形式,因为使命同感激之情一样,动机都很单纯,是为了满足精神需求,而不是为了追求物质利益。”塞利格曼说,“据我预测,人们工作的主要原因将从追求物质利益过渡到享受工作带来的乐趣上去。越是感到幸福的人,工作效率越高,收入也就越高。”
哈哈,码字时候的我很幸福,说自己想说的话效率就高。(如果能带来收入就更好了啦~~)
但是,美好生活并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
塞利格曼说:“人类不可避免地会追求幸福的第三种形式,即对人生意义的追求。要明白自己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并利用它们实现更大的目标。”
这可能就是我们中国文化中所讲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把自己的事业融入到为人类社会自由、平等、博爱的目标中,方是幸福的“身在最高层”。
平凡如我们,可能在人生的最后也未必能达成所愿,但这不妨碍我们怀揣如此圣洁和令人激动的梦想,一步步向天堂走去。
心怀理想,我想,人生必然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