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四时之诗:蒙曼品*美唐诗》是著名隋唐史学者、中国诗词大会评委蒙曼老师讲解唐诗的首部作品,蒙曼老师带你重返大唐,品读*美唐诗。该书以古典24节气和现代节日为切入点,带领读者在四季时令中阅读精选的唐诗作品,品味唐诗的语言美、文学美,讲述文化典故、进入诗人心境。以此为主题精心编排修订32首诗文讲稿。这些诗围绕着四季的节气和节日,其实就是围绕着唐代的岁月轮回,围绕着唐人的生命轮回。希望在这轮回中看到他们——李白、杜甫、王维,更希望在这轮回中看到我们——你我和他(她)。我们和他们,古代和今天,传统和未来,就相遇在这如许美妙的四时之诗中。让我们和蒙曼老师一起,细细领略那穿越千年而来的风花雪月,和那历经千年而不朽的绣口锦心。
作者简介
蒙曼
著名历史学者、中国诗词大会评委、百家讲坛主讲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2002年至今在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任教,主要研究领域为隋唐史及中国古代妇女史。著有《唐代前期北衙禁军制度研究》。
2007年登上央视百家讲坛,先后讲述《武则天》、《太平公主》、《大隋风云》等节目,并出版相应图书,产生了巨大影响。
2016年起担任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评委,以其深厚的学养和探幽入微,幽默风趣的点评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目录
自序 相遇在这如许美妙的四时之诗
推荐序 《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王立群
春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立春)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元宵节)
李白《长干行》(情人节)
杜甫《春夜喜雨》(雨水、惊蛰)
杜秋娘《金缕衣》(春分)
韩翃《寒食》(清明)
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谷雨)
夏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立夏)
孟郊《游子吟》(母亲节)
李白《江上吟》(端午节)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小满)
高骈《山亭夏日》(夏至)
元结《石鱼湖上醉歌》(小暑、大暑)
王昌龄《出塞》(建军节)
秋
王维《山居秋暝》(立秋)
杜牧《七夕》(七夕)
杜甫《月夜忆舍弟》(白露)
唐玄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教师节)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秋)
杜甫《秋兴·玉露凋伤枫树林》(寒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
冬
卢纶《塞下曲》(立冬)
祖咏《终南望余雪》(小雪)
李白《北风行》(大雪)
白居易《问刘十九》(冬至)
杨炯《从军行》(小寒)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大寒)
王湾《次北固山下》(春节)
四时之歌
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李白《子夜吴歌·冬歌》
李白《子夜吴歌·春歌》
李白《子夜吴歌·夏歌》
前言
自序相遇在这如许美妙的四时之诗
2017年,农历丁酉年。正月十五那天,伴着满城的灯火,满天的烟花,我在喜马拉雅推出了一个节目,叫《蒙曼品最美唐诗》。那个时候,刚过立春,不到雨水,东风尚软,万物方苏。当时我确定的原则,就是按照季候来讲诗,和大家在四季的变换中一起赏读诗人笔下的春花秋月,也品味人生的苦辣酸甜。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古人对季节的变化、对节日的情感,真的比人敏锐太多,也细腻太多。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还处在传统的农业社会。春种、夏锄、秋收、冬藏,全都按照自然的节奏,接受着老天的安排。没有现代钟表的精确报时,但是,人们知道,春天的一丝和风到了,那是“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夏天的一缕荷香来了,那是“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秋天的一滴露水凝了,那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冬天的一片雪花飘了,那是“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顺时而动,就是天人合一。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也正是社会日益活跃,人们开始东奔西走的时代。做官的出门游宦,念书的出门游学,从军的出门征战,经商的出门行商,甚至娇羞的姑娘,也会迈开她们健康美丽的天足,走出家门,到林间采桑、到水边采莲。有谁会比出门在外的人更关注节气的转换、天气的变化呢?只有他们,才会看到“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的他乡之景,听到“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的异地之音,感受到“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边塞气息,当然,也沉浸在“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的青春律动中。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更是中国古代盛世的巅峰。日子过得丰足,节庆也才格外热闹。“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我们在这样华丽的诗篇中开场,又在“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浑雄韵律中收束。我们用唐诗来体味端午、七夕、重阳这些传统佳节的动人风情,也用唐诗来表达情人节、建军节、教师节这样一些当代节日的精神实质。
可能有的朋友注意到了,我们的诗里,并没有把二十四节气写全,也没有把所有的传统节日都吟到。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最核心的蓝本,就是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这三百多首诗,是从五万余首唐诗中精挑细选而来,代表着唐诗的风骨、风雅与风流。我确信,所有的节气、节日都有诗,但不是所有的节气诗、节日诗都是好诗。我愿意把古人苦吟的精华拿来和大家分享,让大家和我一起,细细领略那穿越千年而来的风花雪月,和那历经千年而不朽的绣口锦心。
那么,这本《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是否仅仅是喜马拉雅那档节目的文字版呢?当然不是。这是按照一个更清晰的主题精心选择,精心编排也精心修改过的三十二首诗。这些诗围绕着四季的节气和节日,其实就是围绕着唐代的岁月轮回,围绕着唐人的生命轮回。我希望在这轮回中看到他们——李白、杜甫、王维,更希望在这轮回中看到我们——你、我和他(她)。我们和他们,古代和今天,传统和未来,就相遇在这如许美妙的四时之诗中。
蒙曼
2017年12月
媒体评论
绝大多数人对唐诗的认知往往停留在似曾相识,或者会背全诗而缺少精准理解的层面上。蒙曼老师解读唐诗的特点非常鲜明:一是通俗易懂,二是准确到位。这两点看似容易,其实非常不易。
——王立群(著名文化学者)
杜甫《春夜喜雨》(雨水、惊蛰)
2016年,二十四节气入选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家都背过二十四节气歌吧?小的时候,我常常想,已经有了四季,又有了十二个月,干吗还要再分成二十四节气呢?多麻烦呀。可是,长大后再想,就觉得这发明真好。这个好,不仅仅是因为它掌握了黄河流域的气候规律,更是因为,这二十四节气,又把琐碎而平凡的日子划分得更细密了。假使一年只分四季,那就只有四次转变,四次惊喜吧?可是一旦化成二十四节气,就有二十四次变化,像二十四声鼓点,一下下地敲打着人心。
何况,每个节气还要再分成三候呢!二十四节气又分成七十二候,五天一段落,五天一主题,本身就那么富有诗意。
就拿春天的第二个节气雨水来说。雨水的三候是什么?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万物萌动。想想看,先是水獭动起来了,把肥美的河鱼拖上河岸;紧接着是鸿雁北飞,在蓝蓝的天上写下一个人字;再后来就是草木萌动,大地从干枯的褐色变为一片葱茏,这是多么动人的景象啊!而所有这些改变,都是拜淅淅沥沥的春雨所赐。沾衣欲湿,润物无声,还有什么比这更有诗意的吗?所以,我要跟大家分享一首杜甫的《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这里是拟人化的写法。
乃:就。
发生:萌发生长。
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
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晓:天刚亮的时候。
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花重(zhòng):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
大家都知道,杜甫责任心、忧患意识强,感时伤世,作品往往比较沉重。但是,这首《春夜喜雨》不一样,一开始就透着高兴劲儿。“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并不都一样。冬天是冻雨,冷雨敲窗,落地成冰;秋天是秋霖,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夏天是暴雨,一泄如注,
翻江倒海。都没有那么好,甚至还会带来灾害。但是春雨不一样,春雨是用来点醒春天的,它带来的是属于春天的滋润,属于春天的绿色,属于春天的生机勃勃,所以大家都喜欢春雨,期盼春雨。那春雨呢?仿佛也在回应人们的期盼,如期而至。所以才会有这一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不早不晚,恰恰就在该下雨的时候,下雨了,真是一场善解人意的好雨。
这如期而至的春雨是什么样子呢?“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伴随着春天的和风,在静静的夜里飘然而至,它滋润着天地万物,却又无声无息。这不只是春雨,这是儒家君子。为什么是君子?因为它潜入夜,细无声。这么受欢迎的春雨,如果着意表现自己,应该在白天大张旗鼓地到来,来接受一切的鲜花和掌声。但是,如果它是那样外露地、夸张地表达着自己,那就不是中国人喜欢的人格精神了。中国人喜欢什么?中国人喜欢谦谦君子,温润如玉,通身散发着内敛的光芒。这场春雨也是如此,它滋润万物,犹如君子德泽万民;同时,它又无声无息,犹如君子不言而化天下,无为而治天下。唐代的大诗人各有各的性情,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李白飘飘欲仙,杜甫则是循循儒者,所以杜甫才能写得出具有儒家君子之风的春雨。
这还不够。春雨的好处还没写完呢。这场让人欣喜的春雨不仅下得是时候,下得柔和,还下得充足。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这么是时候的雨,如果只是淅淅沥沥地下一会儿就结束了,那多遗憾啊。大地的干渴没有解除,万物的生长也就不会那么蓬勃。可是这场雨呢,它下得后劲十足。为什么?出门看看就知道了。若在平时,晚上有月亮,田野固然是黑漆漆的,可是,田野里的小路会反光,江面也会反光,都会显得比较明亮。而今天这个下雨的夜晚,因为云层厚,没有月光,所以,天是黑沉沉的,小路是黑沉沉的,江面也是黑沉沉的,天地都笼罩在绵密的春雨之中,只有江边小船的一点渔火,透出黄黄的光芒。这一点渔火,一下子把整个色调都调亮了,也把诗人的心点亮了。
看到云头这么厚,雨势这么好,诗人放心了,要回屋睡觉了。他躺在床上,还在想着这雨,越想越高兴,不禁开始想象明天早晨的情景了。明天早晨,雨停了,会是什么样子呢?“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样的好雨下上一夜,一定能催开春花吧。等到明天早晨推门一看,一朵朵春花带雨,红艳艳、湿漉漉、沉甸甸,这样的生命,该是何等饱满,何等蓬勃!锦官城里,该成为花的世界,春的海洋了吧。一首诗,就从一场春雨开始,结束在一片春花、一座春城之中,写得细腻柔和,而又气象万千。
可别小看最后这“锦官城”三个字。锦官城是什么?是成都的别名,因为成都一向以织锦著称。三国时期,蜀汉在此设置锦官,管理蜀锦生产,所以叫锦城,之后锦官城也就成了成都的雅称。李白《蜀道难》不是也写过“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吗?所以,“花重锦官城”,其实就是花重成都城,点出了这场春夜喜雨的发生地点。但是,杜甫在这里用“锦官城”三个字,绝对不仅仅是点出地点这么简单,也不是为了音韵更协调。为什么用“锦官城”,而不用“成都城”?因为“锦”是一种最美、最柔和也最华贵的丝织品,而“花重锦官城”,就仿佛是鲜花着锦一般,那是何等的富贵风流啊。所谓春夜喜雨,到这里,真是喜上眉梢,喜上心头,喜不自胜了。
最后再跟大家分享一点属于诗人的敏感吧。你看,同样是春雨,北方的春雨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让人感觉到了北国的辽阔和干燥。而江南却是“沾衣欲湿杏花雨”,有着江南特有的灵秀与轻柔。四川盆地则是“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显得那么富足和厚实。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春雨,就像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味道。北方,是厚实的羊肉大葱饺子;江南,是鲜嫩的荠菜小馄饨;而四川盆地,则是热辣辣的红油火锅。
无论在哪里,无论有着怎样的风光与风情,让我们一起来期盼一场春雨吧!春雨之后,花开满地,虫鸣满院。诗人刘方平写过一首《夜月》: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这“虫声新透绿窗纱”应该就是惊蛰最好的广告语了吧?谁都能听懂,谁都会心动,春天,真的就是这样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