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会问:高股息策略到底行不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股息策略会不会失效?
企业难以长青,稳定分红自然也很难持续吧?
如果企业不分红,是否能怀疑TA的利润是假的?
质疑一:基业难以长青,分红如何持续?
基业难以长青是事实。如果我们回去看看100年前的道琼斯指数成分股,1928年绝大部分成分股都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事实上,对大部分企业而言,别说100年了,能挺过10年就算是伟大的胜利。1928年曾被认为是蓝筹股的许多公司早已不复存在,曾经的支柱产业也已日落西山。
基业难以长青,但指数仍然存在。指数的本质是一个篮子,篮子里的标的一直在变化,高股息策略的本质也是构建这样一个篮子,里面装的都是盈利稳定、现金流健康的企业。未来,它们可能衰退,但这个篮子里的东西也会跟着不断更新换代。所以,只要我们构建一个组合,并且持续淘汰盈利能力越来越差的企业,就能获得持续稳定的现金流。
质疑二:企业分红以后股价也变低,那不是拿自己的钱分着玩?
股东给企业注入的股本,即为净资产。净资产是要给股东赚钱的,赚来的钱要么分给股东,要么继续留存用于滚雪球。假设有一家企业,每年净利润是100亿,它每年拿出50%分给股东。无论这家企业的市值是500亿还是2000亿,它每年大概率都会拿出50亿分给股东。股东拿到分红以后,可以选择花掉,也可以分红再投入。
准确地说,分红就是将企业的一部分按1倍市净率进行清算。所以,企业估值越低,越是破净但现金流又很健康的企业,这种清算就对它们的股东越有利。这就像是一个商品,你以打折的价格买入,然后每年按原价卖出这个商品的一部分。有人会问,如果这家企业突然烂死了,无法盈利了呢?这就涉及到标的选择标准的问题,我们需要通过低估值+市值百亿以上+2年以上经营性现金流为正+股东可靠的标准过滤掉一大部分企业。
比如,在地产行业如此困难的当下,依然有很多经营稳健、一年分红2次的房企。2022年上半年,该房企毛利率为22%,三道红线皆绿,融资成本仅3.76%,现金流健康,这种企业即便1、2年不分红,问题也不大,哪怕行业利润率降低到5%,它还有利润空间,饿不死。
质疑三:找不到合适的企业,怎么办?
你可以找一个现成的篮子,比如中证红利或恒生高股息。你可以选择:
①直接买这个篮子。
②看看篮子里有啥,然后自己拼个篮子。
③将篮子里的AH上市公司,替换成更划算的港股。
第一种年收益在3%-4%,若算上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还能更高,比如510880自2006年成立至今,年化收益为7.6%。自己拼篮子,可以省掉基金管理费,在此基础上收益又能再增加1个点。将篮子里的一些标的,换成估值更低的港股,即便港股通股息税收20%,收益还能再增加1个点。
值得注意的是,现成的篮子也会踩雷,比如恒生高股息ETF就因为配置了暴雷房企,今年净值跌得很厉害。所以,自己建立一套足够安全的筛选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四、结语。
通过复制现成的篮子,然后跟着篮子定期进行调整,就能轻松获得8%+的年化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