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
一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
场景一
吃完晚饭,五岁的儿子要吃糖,爸爸妈妈都在忙,无暇顾及他,同时,也是我们都不是特别想让他吃糖,所以,我们回答他:可以呀!不过,我们现在都在忙,可能帮不了你啦(糖在家里一个高高的柜子上,每次从哪里拿东西都是大人帮忙的)!
我们的置之不理,并没有难倒他,他哪里一个小棍子,借助棍子一次次地挑起柜子的把手,一次不行,没打开;两次不行,没打开;第三次,好不容易打开了,又弹了回去,可把小家伙着急坏了,但是,终究是为了自己的事情,他还是锲而不舍地努力着……
三番五次后,他终于打开了,不过,打开了,还是够不到呀!怎么办?仍旧难不倒他,他走到饭桌,搬起了带靠背的大椅子,比他足足高一头的大椅子丝毫没有困难地搬到柜子前方,很快,取到了他的目标,尽管,嘴里说:拿这个糖果还真不容易呢!但是,却非常愉快地将椅子放回原处,美滋滋地品尝他的美味啦!
隔天,再次尝试这种方法时,小家伙就已经轻车熟路啦!丝毫不费多大力气,就打开了柜子,取到了好吃的。
场景二
家里买了新的座便垫,不是一个完整的圆圈状,分为左右两撇,摆放好以后,刚刚好在中间有一段裸露的区域,对于大人而言,丝毫不影响什么,自然,我们也没有考虑到小儿会有什么不舒服。
可是,用着用着,发现一个问题,左侧的那一撇,活动的厉害,动不动就掉下来,一次次地贴上,一次次地松动,为什么呢?
终于有一天,我发现,儿子要上厕所时,第一件事就是将左侧那一撇座便垫撕下来,然后,填补到中间,填补之后,才安然地坐上去。
妈妈惊讶地问:为什么呢?儿子答:中间哪儿凉呀!冻屁股呀!哇!那一刻,我真的被他震惊到了,没想到一个小屁孩居然有这样的感知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或许,真的是自己见识太短了吧!
回顾这两个场景,我的感触颇深:
第一,震惊。原来,没有我,没有我们,孩子也可以,可以做很多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生活中,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行,更多的是大人认为孩子不行,放开我们的手,你会发现孩子能够做的事情真的很多很多!
第二,敬佩。两个场景,面对不同的问题与困难,孩子都是自己找到了解决办法,无论这个方法好与不好,至少他在没有给家长添麻烦的情况下,独立地找到了解决办法,达成了自己的目标,真的很敬佩。
第三,信任。相信孩子是可以的、相信孩子是善良的、相信孩子是美好的、相信成长是可以犯错误的,唯有从心里相信孩子,我们才会敢于放手、敢于将他可以完成的事情毫无顾忌的交给他、敢于在他犯错的时候与他寻找解决办法,唯有发自内心的信任,才能换来孩子大胆的尝试、勇敢的犯错、不断地成长。
第四,放手。生活中,我们习惯于给孩子贴上各种不行、做不好、怕犯错的标签,主观地“掠夺”了很多孩子的权力,最终,导致孩子对父母完全的依赖、对自己完全的不信任,包括孩子入园,有时候,不是孩子分离焦虑,而是大人的分离焦虑,然后,大人在一些细微地动作上,将自己的情绪传递给了孩子,然后,他才有了“焦虑”的想法。
相信小孩、尊重小孩与理解小孩,在与儿童相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分清,什么是孩子的事儿,什么是大人的事儿,在他可以的范围内,放开手,才能够助他成长一臂之力!
无戒二十一天训练营之第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