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龙山
最近想爬二龙山的想法越来越强烈。今天一个人再次登上这"久负盛名"的小山。这是第四次,前两次是在春寒料肖的早春,上一次是春末。时节不同,景色各异。
上山的路不能称其为"路",没有人工痕迹,只能算作小径。多数地方仅容一人通过。并且也是时而侧身,时而弯腰,躲避探到路中间的酸枣枝。可谓"荆棘丛生"。 在这过程中,不敢边走边看风景,脚下的路实在不平,"险象环生"。不是被石头绊倒,就是被酸枣刺扎到。
仅有的人工搭建的二三十级石阶,也是极为陡峭,阶面窄到容不下一只脚,非手脚并用不可。
过了石阶,山石突兀起来,大如车斗,小如锅头。上下这样的地方,不敢像年轻的小伙子一样"上窜下跳""左右挪腾"。仍旧是手脚并用,思量再三。唯恐一不小心,以最快的方式下到山下。不禁想起李白的《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快到山顶时,出现一块难得的平坦大石面,几十平米。不知什么年代的人在上面凿了两个大大的,并不深的圆坑。不知用途。
及至山顶,并不开阔,两间房基就占满了。墙壁屋顶早就没有了。只剩条石房基。隐约还能看见通往地下室的台阶。房基后的几株酸枣,忘却了历史的沧桑,生机勃勃,"硕果累累"。
极目远眺,远山托红日,并无"熔金"之状,暮云即将合璧。近处的弥河丝带般的向北滑去。
美哉!
下山亦不敢匆忙,小心翼翼。
下一次登临应该是在九月九吧?
江南
2019.06.29写于临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