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写了我的“物观”,其实发觉越到后来,越是减法。在对物的减法过程中,我慢慢体会到时空的宽裕,带来的身心自由。今天继续分享一下我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有何观点和收获。
人类是群居动物,有着生物的自然属性,也有着高等生物的社会属性,种族发展进化的过程中,还产生了自己的文明,随着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生存条件得到提升,文明内部又产生出不同的文化,目前看来,文化就是离我们最近的,除血缘外可以被解析的,人与人之间的生存纽带了。为什么说是可解析的?我认为,文化的基础是生存环境,生存环境的基础是地理位置,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样的一方人在一起进行生产劳动,进行分工,并形成一定规模的组织,进而有了政治和经济生活,这一方人的内部,人与人之间,就会从简单关系发展到复杂关系,梳理起来,无非血缘关系和社会关系。
血缘关系很好理解,而社会关系就很难描述,我倾向于社会学家费孝通的解释是: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我们像悬浮在网络中的点,我们周围或近或远也布满了点,点与点被这些看不见的关系线相牵连。试想这画面,很像天文学家绘制的星座云图,看不出什么温度和美好,因为总觉得比我们在现实中的关系处境少了些什么,我仔细琢磨,其实是少了情!
我不知道,情感的发生是偶然还是必然,也不知道情感和关系究竟谁是主谁是宾,但最后反正是有了人情这个词,宋江说:“人情,人情,人之情愿”,真是精辟!它竟可包容我想说的所有亲情、爱情、友情,细品,这都是人情!
一个人,从出生那天起,就面临不能选择的血缘关系,只要走出家门,就开始了建立和拓展关系的历程,开始与家人之外的人进行交往,开始学习和提炼各种交往规则,最后悟出自己的处世哲学。换句话说,与人的交往过程,是个双边循环,相互影响,发生变化的过程。我们所遇到的每一个人,都会因与其交往深度的不同而给我们不同程度的影响。
不过,著名的150定律(又称“邓巴数字”)告诉我们: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约为150人。也就是说,一个人一生中,只会跟150个人建立和保持真正有意义的联系,我倒没有亲自验证过这个数字,只是社会研究者有不少案例提供了证据,如facebook120社区,生产组织150管理上限等,所以我选择相信这个结论。
那么问题就来了,人生苦短,只有150位,我该如何选择呢?我翻了翻微信通讯录,吓我一跳,竟有2000多人!因为是销售?因为我善交?因为我有魅力?还是因为我完全没原则?难怪有一种新的心理疾病叫人际关系焦虑症,看来,在人和人的问题上,也到了做减法的时刻。
我们假设,人的精力总归有限,追求幸福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在这个前提下,处理人和人的关系问题,突然变成了“我们认为的幸福是什么”的问题,因为150个长长的名单里,是幸福观决定了他们在我们心目中的位置,以及我么愿意为之付出多少精力和情感。
在我的名单里,是一个环形结构,中心圈是家人,围着家人的是铁杆儿的朋友,再往外是被职业或缘分支配的相遇与相知。长期来看,三个圈会保持着动态的变化,第三圈可能移到了中心圈,比如自己的另一半;第二圈也有可能到第三圈,或更远,甚至消失。
以我目前的阅历,在对人的取舍中,我写下的十条,就是我的150取舍的法则了,同时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这样的人,方配得上这样的关系,“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1、诚实善良,不自大
2、热爱生活,健康生活
3、独立思考,有思想
4、有好奇心,不乏味
5、在一些领域有自己的专长
6、积极乐观
7、能带给我灵感
8、读书写字,能欣赏美好的事物
9、求上进,充满正能量
10、有感恩的心
好了,虽然总有一天,迟早会感慨“故人笑比庭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那也不能求量而宽质。毕竟只有做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人共度余生,我才会感到幸福!
无戒365极限挑战日更营 第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