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的散文阅读起来行云流水,文章中处处透露着感情。她的著名作品《我们仨》是杨绛先生92岁时所著,该书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回忆一家三囗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
浅评: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我把这本书看了两遍,每一次都会被平淡朴素的字迹,被潺潺柔水写成的文字,被字里行间无声的痛苦所掀起一层又一层的波澜而感动。
“三里河寓所,曾是我的家,因为有我们仨,我们仨失散了,家就没了。剩下我一个,又是老人。”
好心痛啊,对一个失独老人,又是一个92岁的老太太,她能承受吗?她能独处吗?她再也找不回他们了么?
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附有很多张他们一家三口的生活照,是那种看了让人很温暖的家庭照片。
有年轻时,夫妻俩在伦敦和巴黎留学时的合影;也有钱瑗的成长照片、英国留学的纪念照。我最喜欢父女俩的合影,老先生说女儿像他,一样的有着聪明的头脑,含蓄的微笑。
他们仨各自的工作照,看完也让人感动。中国知识分子家庭的真实写照,都在这些图片中定格了。
杨绛先生用浅显的文字记录了他们这个三口之家共同经历的快乐。在这个很朴素的家,他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只求相守,困难不复困难,让苦涩和艰辛,变得甜美和快乐。
【到了一定年纪,你终将不争不吵不炫耀】
我一直记着杨绛先生留给世人的名句。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会磨圆我们的棱角,会改变我们的性格,但更多的会教会我们一些道理。
年轻时,四处争高下,争虚名,等到吃了亏,栽了跟头,摔到头破血流,方知不争不吵不炫耀,才是做人的大智慧。
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一生都在践行着这个理念。
为了思念我们仨,杨绛先生把一同生活的岁月,留在文章里,留在记忆里,留在自己的生命里。
他们夫妇二人留学期间的苦读和自得其乐的经历。真实的生活都在杨绛先生的笔下复活,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抽空去探险时的快乐,可以看到钱锺书先生为家人自制豆浆和白水蛋,自制的西式早餐。
阿瑗两年不见父親,看见爸爸带回的行李放在妈妈床边,很不放心,猜疑地监视着,晚饭后,她对爸爸发话了。
“这是我的妈妈,你的妈妈在那边”,她要赶爸爸走。
锺书先生笑着说:“我倒问问你,是我先认识你妈妈,还是你先认识?”
“自然我先认识,我一生出来就认识,你是长大了才认识的”。
这父女间的情爱,这父女间的对话,你说绝不绝啊!
〈我一个人思念仨〉是杨绛先生对一家人的细细回忆。从她和钱锺书新婚去牛津求学,一直细述到女儿圆圆和钱锺书的相继去世。
这几十年的婚姻家庭生活,他们一家人过得平淡安稳,有滋有味。在国外自己学做饭,攻克学问难关,回国后遇上了”文革”,后来伴随病痛的老年生活,他们都能在读书工作中安详静默。
无论多困难的境地,对他们来说都是生活的一部份。他们按照自己的思维逻辑,在自己的方圆里求得一份自由和闲适。
《我们仨》是一个优秀家庭的最佳组合,锺书先生在生活上的憨厚与学问上的严谨,杨绛先生自由温和出得厅堂入得厨房,女儿圆圆大胆聪颖有孝心。这种温情的一家在那个年代也少有吧。自由心与甘于平淡的心是最难得。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锺书去世。他们仨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杨绛先生只能把三里河当作“我们家”的寓所,看作是人生旅途上的客栈。
“现在,只剩下我一人。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找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