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在《追忆尼泊尔徒步》分享了若干年前去尼泊尔的经历,由于时间有些久远了,很多细节都变得模糊。昨天发布完,躺在床上,突然又想起了徒步中遇见的一些人和事,趁着还记得赶快记录下来。
一对日本老夫妻
这是我们第一次徒步时碰到的,一路上在几个驿站相遇,在途中也时常偶遇,总会友好的打个招呼。
最深刻的一次交谈是在住宿的地方,我们在餐厅又碰面了,因为在路途中几次擦肩而过,互相都有一些印象,等吃饭的时间很自然的就坐在一起聊天。
他们那时已经有65岁左右,职业记不太清,那时也已经退休,就开始了环球旅行。真没想到会把ABC徒步纳入他们的行程,不过夫妻俩身体确实很硬朗。
虽然我们那时还年轻,不过很佩服他们的体力,别说65岁去那种高强度的地方徒步,现在感觉1000米的山都可能爬不动了。
不过后来他们有没有登顶也不清楚,我们只有有限的时间,行程基本都固定死的,不敢多做耽搁,每天一早起来就要赶路。他们没有时间的限制,如果太累了,就可以在驿站多住几天,随时随心调整节奏。这也是我们当时特别羡慕的地方。
他们已经过上了很多人向往的生活,退休,有充足的时间,有富余的资金,有强健的身体,可以在路上慢慢欣赏沿途风光,享受惬意生活。
一个韩国大学生
ABC线路上的徒步还有一个特点,因为很大一段路程只能原路返回,虽然很多人匆匆从你身边走过,但是会跟很多驴友至少碰面两次,或在某个驿站又可以不期而遇。
这个韩国大学生之前在我们后面,快到终点的时候超过了我们。他一路特别兴奋,看到我们热情的打招呼,虽然都是陌生人,但是在徒步的路上时刻都能感受到温暖与鼓励。
他那特别爽朗的“Fighting”,时隔这么多年感觉还在耳边回响。
当我们到达夜宿的地方,那个韩国大学生已经休整完毕,欣赏一天幸苦攀登后那依旧巍峨壮丽的雪山,寂静的山岭,望着浩瀚的星空。
可能是外面夜色降临后,寒气袭人,一个人独坐一会就进来跟我们聊天了,也因此又多了一个了解一个陌生人故事的机会。
一个大四学生,寒假打工挣出的旅费,一个人过来徒步。这样小小的年纪就可以如此独立,真让人佩服。知道我们是中国人之后,还跟我们用中文说了一句“你好”。
还说毕业后想来中国继续深造,还想去新疆西藏去看看。想想我们大学时候,别说出国徒步了,本市郊区都懒得走。当时真是为年轻人的独立与勇气所征服了,同时又突然感觉自己浪费了多少大好年华。
小小联合国
ABC徒步是一个世界级的经典路线,因此各国登山爱好者都趋之若鹜。一路上各国背包客互助有爱,真得就像一家人一样。
山上驿站除了住宿和吃饭,还有就是见识世面的大好机会。每次吃饭时间,陆陆续续各国帅哥美女就都聚在一起,有情趣的还会小酌上几杯。
大家聊着自己的经历,每个人都听得津津有味。
在那里遇到了金发美女农场主,趁着冬歇期去看看世界;也有送给我缓解高原反应药片的好心友人,当时身体不舒服,不记得是哪国友人;有帅气的工程师,律师,学生,教师,还有滑雪教练。在餐厅门口真的看到了雪具,一是不知道他们怎么背上来的,再有感觉也不是一般滑雪爱好者敢挑战的高山滑雪。
向导与背夫
之前说过ABC的线路比较成熟一般情况不太需要向导,但是对于没有任何户外经验的人找一个向导还是很有必要的。
向导除了带路,在山上遇到任何突发事件都会帮助解决。就算没有突发事件,吃饭住宿这样的小事也都不用操心了,都会给安排妥当。
尼泊尔徒步山区,因为没有公路,山上所有的物资都是从山下靠人工背上去的,因此也产生了一种职业背夫。
他们除了被山上村民的生活用品,食物,还因为背包客的逐年增加,因此山上需要更多的货物。我们在山上能吃到热乎的饭菜都是他们辛勤劳动的结果。
当然,还有背夫是给游客背东西,有的可能喜欢轻装上阵吧,自己的大包小包就找背夫来背。毕竟还是不发达国家,背夫背一趟的费用很低,还有很多都是未成年的少年,十分腼腆。背负起了本不该在那个年纪就要背负的重量。
我先生尝试了一下,压根就没抬离地面,估计至少有60-70公斤起。
在徒步途中向导的薪水要比背夫高,而且一般情况下向导也是不给背东西的。但是在路上还是遇到了一件让人感觉不舒服的小插曲。
当时看到一家三口和一个向导,两个背夫不知道在争论什么。最后才发现,走了估计有五分之一的路程后,那一家三口发现别的背夫被的包都特别大,他们想减少一个背夫。
但是后来我发现,他们一家三口上山竟然带得是行李箱,而不是普通的登山包。这让一个背夫背好几个行李箱总还是感觉很不人性。毕竟行李箱要比登山包滑很多,不好固定在一起。
前面已经提过背夫薪水很低的,而且不管多重也都是按天收费。但是既然上山前都沟通好了,就信守承诺便是,中途变卦总让人感觉不厚道,最后还是撵走了一个年轻一点的背夫,看起来也就十四五岁的样子,向导也帮着背了一二个小包才算最终解决。
虽然这是别人的事情,我们就在途中休息的时候看了这么一场小闹剧,也感觉有些人真是不拿背夫当人看啊,心里还挺不是滋味的。
山村当地的小朋友
因为尼泊尔徒步线路比较成熟,几乎每天都背包客在山上徒步,当地的小朋友对外国人也不陌生。
不知是哪位“好心”的人开了先河,估计一开始有背包客在路上碰到了可爱的小朋友,就会给一些糖果之类的,后来也发展成当地小孩看到我们这些背包客,就会主动跑到我们身边,上前伸手说:“Candy,candy”,还有更甚者,直接伸手要:“Money, money”。
出发前做了一点攻略说不要因为心软就满足他们,从小就以为靠这样讨要就可以轻松获得想要的东西的话,会给他们未来的成长造成无法挽回的不良影响。
对比两次的变化
我们间隔两年再次去到尼泊尔,还是发现了有些地方变化很大。
加德满都到博卡拉之间的公共交通虽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山上还是有让人惊艳的地方。
因为是春节假期出行,那几年比较流行出国游,大年三十都是在三上过的。
第一年,我们花了几十块人民币在山上打了一个卫星电话给父母拜年。那时山上基本都没有手机信号。第二次去,山上的驿站几乎都覆盖了WIFI,虽然速度还不能跟山下媲美,发个朋友圈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仅仅两年的时间,就有这样的变化还是很让人吃惊的。最后了解,好像还是我们中国华为帮助搭建的基站,所以才能有这样惊人的改变。
山上的美食
山上条件挺坚持,前面也说过所以物资都是人力背上去的,越往上成本越高,饭菜也就越单调一些,不过出来徒步的能吃饱就好了,没有特别多的要求。
第二次徒步,第一天在山里就被突然其来的暴雨浇成了落汤鸡,艰苦跋涉找到了住处。那是在山里的第一个晚上,也是除夕夜,简单安顿一下去餐厅吃饭,发现竟然还有饺子,感觉很好丰盛,好幸福,一天疲惫的感觉瞬间都消散了。
山上的日常早餐,也算是丰盛。
这是典型的尼泊尔当地的食物,叫做Dal Bhat,而且还配一杯酸奶,也算是营养均衡。
就先这样吧,再想到其它的内容在更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