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那英与哈林战队对决,开场秀那英队明显略胜一筹。虽不知演出实际编排时,导师投入是否差别很大,但从一个观众的角度,我真实感受到了那英的"用心"。
无论从哪个角度,音乐、学员还是对手,都可以说,这是一个完美的"开场"。
那英战队的开场,以“致敬哈林”为主题,音乐编排风格多样,而非局限她在抒情歌的优势,各类曲风兼容并蓄,亦可凸显学员特色,导师的表演退居其次,等等...。总之,整个表演一气呵成,让人眼前一亮。于是乎,哈林的现场回应,多少显得有些"底气不足"。
我喜欢"盲选"赛式,原因不外乎:立足于嗓音、唱功、旋律、曲风,规避歌手长相、台风的偏好,选出真正的"好声音"或"好歌声"。对于苦苦奋斗若干年,在长相、舞台表现力有短板的学员而言,无疑可以增加崭露头角的机会,是他们挣扎于音乐梦想边缘的"救命稻草"。
只是,看过若干届好声音以及第一期新歌声比赛后,我竟然得出了一个让自己也十分意外的结论:嗨,艺术这东西,大多还是靠天赋。比如周杰伦的高辨识度的耳朵,又比如本场首轮比赛的两位小学员。
以首轮PK的两位姑娘为例,李佩玲马来西亚华裔16岁vs.王闯布依族19岁,都属于年纪很小,却唱功了得。
巧的是,两首所选歌曲"Fight song"与"逃亡",唱的都是"人生努力"的主题。
王闯的嗓音,很有辨识度,能唱出自己的味道;而李佩玲的嗓音,很干净,或许是被年迈父母领养的成长经历,于青春豆蔻年华,已感知生活的"沧桑"却又心怀"希望"。两位小歌手的演唱各有特色,我都喜欢。按前几轮的表现,自然觉得,王闯胜算更大。
没想到,第一个登台的李佩玲,丝毫不怯场。虽说选唱英文歌,不如母语来得直接,多少会受影响。哪成想,她一开嗓,就知道"有戏"。按照蔡健雅式评语,"起鸡皮疙瘩",等同于"好听"。结局亦如歌名,李佩玲竞级。
看中国新歌声的比赛,也能发觉自己的偏(ju)好(xian),我喜欢的音乐风格或歌手风格,就更能猜对结局。于是,那英战队内部PK赛,竟然高达100%,远胜3/5的平均水平。
而偏好,换一个角度,就是每人自带的"刻板印象";若是听得够多,不同的风格,其实也能品出它的韵味。万妮达的最后爆冷出局,败于最后一排评委全给0分,而此前的一首歌最后一排评委也都是0分。
或许有人会说,这是黑幕。可是,也许评委只是不喜欢这种rap,也许只是不喜欢这种傲劲儿,也许只是不喜欢这种惑魅感...
她的个性,与周遭"抗争"的劲儿,成就了她的特色,亦成就了这次失败。在我看来,这只是个性鲜明的人,都会遭遇的事儿而已:喜欢与不喜欢,都会很强烈。
所以,于生活中,去觉知自己的偏好,也是觉知自己的局限,从而找到新的路径,去接受多样的世界,接受形色的人群。伴随更深入的接触了解,去发现更多的面相,然后不知不觉中,自己内心更宽厚,也越能发现生活的美好。
p.s.有空去听听,16岁小姑娘的"Fight song";看看自己的fighting感受,有何不同?
http://i.y.qq.com/v8/playsong.html?hostuin=530813732&songid=&songmid=000CrZCR2pXoCH&type=0&platform=1&appsongtype=1&_wv=1&source=qq&appshare=iphone&media_mid=000CrZCR2pX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