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8分,这本书打通了我的任督二脉,推荐

每到年初,很多人都会立各种flag,最后发现2022年的目标是为了完成2021年那些本该在2020年完成的,在2019年就信誓旦旦要完成的2018年制定的目标。

那些目标比如说减多少斤肉,读多少本书,到了年底,往往发现都没有达成,自己啪啪打脸了。

其实,不光是我们普通人,那些牛人甚至是天才,也会有同样的问题。举个例子,达芬奇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既是生物学家,又是画家,还是个科学家。可是他却有严重的拖延症,他画《蒙娜丽莎》就花了整整四年时间,一辈子留存于世的画还不到20幅。达芬奇曾因为自己的拖延而无比懊恼,在日记里面写到:告诉我,我究竟哪件事情是完成的啊。你看,这么一个天才常常也达不成自己的目标。

再来看我们熟悉的另一个传奇人物奥巴马,他从草根开始,一步一步当上了美国总统,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超强的自制力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2007年,奥巴马还没有当上总统时,就当众信誓旦旦的说:我要戒烟。到了2008年,他当上了总统,这时不得不向媒体承认自己的戒烟失败了。

像奥巴马这么有自制力的人,也会完不成自己的目标,是不是意味要实现目标真的非常难呢?那我们普通人,到底该怎么样去实现目标,获得成功呢?


今天分享这本书的名字叫《成功,动机与目标》,不过,我更喜欢它的英文书名是:《How

We Can Reach Our Goals》,直译成中文就是:我们怎么样能够达成我们的目标。

关于达成目标这个话题,我先来问问你这么几个问题:你是觉得做事的结果更重要,还是过程更重要?是应该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还是“先完成,再完美”?我们是应该凡事三思而后行,还是应该just do it,先做起来再说?我们做事情是应该死磕到底,还是要学会断舍离?

还有啊,我们都听说过一句话叫:知易行难,也就是知道很容易,但做到很难。但也有人说,应该是:知难行易,知道才很难,如果我知道了,怎么做就容易了。还有,我们实现目标是应该做长期规划,还是做短期规划?我们应该有冒险精神,还是“小心使得万年船”呢?

怎么样?这些说法听上去是不是都很有道理,它们堆在一起,让我们的脑子很混乱,不知道该如何取舍。好在这本书帮我们把关于目标达成的体系全部讲透了,读完后,有一种醍醐灌顶、打通任督二脉的感觉。


我把这本书的核心,也这就是达成目标的方法,分成四个关键的步骤来讲解,分别是:设立目标、理解目标、有效行动和提升自制。


第一步,设立目标

书里告诉我们设立一个目标有两个原则:一个是具体,一个是有困难。

如果你的目标是“我今年要减肥”、“我想读更多的书”。这些都不是好目标,因为它不够具体。一个具体的目标应该是“做什么”、“什么时间做到”、“做到什么程度”。

回想一下,有时候我们给别人交代一件事,说“那件事你帮我做一下”,对方答应了。但是结果呢,跟你想要的往往不一样。

更好的说法应该是“请你在几月几号之前,交付给我一个什么具体的结果,需要做到什么程度”。这样说,事情做成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


目标除了要具体,还有一定的困难。书里举了个例子,一共有三个目标:

1、我要减肥;

2、我要减5斤肉,

3、我要减20斤肉。

你觉得在这三个目标下,哪一个的减肥效果最好呢?


第一个“我要减肥”,这个目标不符合我们刚讲的具体的原则。第二个“我要减5斤肉”,虽然具体了,但不够有难度。更好的目标是第三种,这是一个有挑战的目标。

所谓“取乎其上得其中”。当你定了减20斤的目标,最后也许能减个15斤。可是,如果你定了减5斤肉的目标,目标达到了,你就会停下来,不会再继续减下去了。

目标就好比我们打篮球的投篮,篮筐设置比我们的身高要高出不少,不会让人人都能轻易扣篮,必须努力才能做到。


书里讲到了“具体”和“有困难”这两个目标原则,我们还可以延展一下,关联到目标设立的SMART原则。所谓SMART原则就是,具体、量化、可达成、相关性和有期限。这样,我们对目标设立就更完整、清晰了。


第二步,理解目标

这是整本书里最核心的内容,大概占了将近一半的篇幅,我们来重点讲解。

达成目标的关键在于,以什么样的思维模式和心态去看待我们的目标。书里总结了三个模型,也就是三对思考模式。


第一对思考模式:“为什么”和“是什么”

当你面对一件事情,可能会有两种思考方式:这个事是什么?或者,这个事为什么要做?

举个例子,“列清单”对你意味着什么?两个选项:A是理清头绪,B是把一些东西写下来。注意,这里没有标准答案,没有对错之分,答案只是代表你是怎么思考的?

如果你认为“列清单”是“理清头绪”,这就是“为什么”的思考模式;如果你认为“列清单”是“把一些东西写下来”,这就是“是什么”的思考模式。

再举个例子,“锁门”这件事对你意味着什么?如果你认为“锁门”是“为了保证房子的安全”,这就是“为什么”的思考模式;如果你认为“锁门”是“把钥匙插进锁孔里”,这就是“是什么”的思考模式。

那这两种思考模式说明了什么呢?当我们用“为什么”的思考模式去理解目标,就能看到长远的好处,会让自己更有动力,更有意义感。当我们用“是什么”的思考模式去理解目标,我们会更注重于当下的实操,比如具体要去做什么,是不是可行,等等。

那问题来了,要达成目标,我们要用“为什么”的思考模式,还是用“是什么”的思考模式呢?答案是:要看情况,要看你遇到的是什么事情,在什么阶段。具体怎么用,后面会介绍。


第二对思考模式:“表现”和“进步”

解释一下,当我们特别想达到某个结果,比如,想要考了多少分,要在比赛中获胜。这时的思考方式就是“表现型”。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更在意的是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得到进步。这种思考模式就是“进步型”。

我们常会听人说,做一件事情就要做到极致;也有人说,做事要先完成,再完美。究竟哪个说法是对的呢?答案依然是:看情况。这取决于你面临的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举个例子,去年暑假我报名了一个辩论学习班,学员都是大学生,年龄比我小一半,甚至连教练都比我小很多。如果给你看一张当时我们一个队在打辩论的照片,你一定会感受到我的状态是很开心、很放松的;而我的队友却显得非常紧张、不开心。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队输了比赛,队友们都感到很挫败、很沮丧,但我为什么没有不开心呢?。我打比赛的目的是为了学习,输赢对我而言不重要,我是来享受学习过程的。当然啦,这并不代表我对所有的事情都只注重过程,不看结果。

刚才这个例子我采用的就是“进步型”的思考方式。相反的,“表现型”的思考方式更看重结果。比如,我去参加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试,就一定会看重最后的成绩;这时我并不会安慰自己,只关心过程,不在乎结果。

明白了这两者的区别,当你遇到一个比较困难、失败率高的挑战,就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告诉自己比上次进步了,继续努力,不要放弃。比如,研发特效药的失败概率非常高,一款药通常需要十年的研发时间。如果你只看重结果,很可能失败了几次后,就会放弃了。

爱迪生发明灯泡的例子也很好地诠释了“进步型”的思考模式。他说:“我不是失败了1万次,我只是找出了1万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爱迪生就是用发展的眼光和进步的心态去理解目标的。

看重表现的人,目标感非常强;看重进步的人,会享受于当下,更关注于每一天的成长,看看今天有没有比昨天更进步一点。


进步的心态还可以抵御抑郁症。本书的作者有个同事,他患了抑郁症,但他非常乐观,一直关注自己的成长,“进步型”思维让他度过了难熬的抑郁时期。


第三对思考模式:“进取”和“防御”

“进取型”的人更关注一件事做成之后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而“防御型”的人更关注一件事情万一失败了,会给自己带来的损失。

举个例子,有两个猎人去树林里打猎,“进取型”的猎人看到远处好像有一头鹿,他就会直接开枪。他看到了目标,就赶紧行动,虽然这么做有点冒险,但一旦成功,他就得到了一头鹿。

“防御型”的猎人不会轻易开枪,他一定要看清楚了,才会行动。因为如果没打中,不仅是浪费一颗子弹,还可能把真正的猎物吓跑了。所以,他一定会等到确定了目标,才会开枪,他不愿意承受失败带来的损失。


这是两种不同的风险偏好,你也不妨评估下,自己的性格更偏向于是“进取型”还是“防御型”。

那些在创业时敢于冒险的人通常是“进取型”的,“防御型”的人因为很保守,一般不会下“大赌注”。但他们也很少会在生意场上赚到大钱,因为他们不愿意承受损失。


作者在书里说了一个自己的故事。孩子刚刚出生不久,夫妻两人都希望孩子可以尽快学会走路,这是人之常情,但丈夫和妻子的做法却是截然不同的。丈夫是“进取型”的,他会引导孩子尽快尝试,哪怕摔倒了,也在不断鼓励孩子爬起来,继续走。妻子,也就是作者是“防御型”的,虽然也会鼓励孩子,但会心疼孩子,一旦看到孩子要跌倒了,就赶紧上前去保护,不想让孩子受伤。这两种做法没有对错好坏,只是各自的风险偏好不一样而已。


再比如,我们经常听过一句话叫: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为什么呢?因为打江山时,这帮患难兄弟采用的策略是“进取型”的,很激进,大家更看重胜利后的收益。但是,到了守江山的时候,如果依然带着同样的思维惯性,就很有问题了。守江山应该切换成“防御型”模式,保守却更稳妥。

说到这里,相信你已经理解了,使用哪种思考方式更好,这跟我们的性格特点和事情所处的阶段是相关的。


我们继续追问,积极乐观是不是一定是好事?消极悲观是不是一定是坏事?

书提到一个实验,研究人员给三类人做同样的减肥计划,不同的是三种人对于减肥的看法有所差别。第一种人,相信自己能够轻松减肥成功。第二种人,相信自己能减肥成功,但不会很轻松。第三种人觉得自己减肥会失败。

你可以猜猜,哪种人最后减肥减得最多。公布答案,是第二种。第一种人相信自己能轻松减肥,态度积极乐观,貌似很好。但其实过分的乐观,盲目的自信,会导致他们一旦遇到困难,挫败感会倍增。第三种人消极悲观,从一开始就缺乏信心,减肥当然很难成功。第二种人相信自己能够减肥成功,但认为过程并不容易,最后他减下的重量是最多的。学习任何一项技能,达成一个有挑战的目标,不能想当然的以为自己能轻松搞定。

那么,你不妨再猜一下,第一种人和第三种人,哪一个实际减重更多呢?答案你可能没想到,这两种人减下的重量是差不多的。过分乐观和消极悲观所造成的结果几乎是等同的。所以,积极乐观未必是好事,乐观也要有个度。

反过来,消极悲观就一定是坏事吗?消极悲观这个词,听上去像是个贬义词。但书里告诉我们,适度的悲观未必是坏事。有研究表明,人的负面情绪也可以带来正面价值。对于某一些人而言,消极悲观会成为鼓励他前进的动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化悲痛为力量”。另一方面,当他看到别人的失败,自己会变得更加谨慎,这甚至要比那些盲目乐观会更好。


到这里,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三对思考方式:第一对:“为什么”和“是什么”;第二对:“表现”和“进步”;第三对:“进取”和“防御”。


那么,具体怎么使用这些思考方式达成目标呢?

请牢记下面这句话:对目标的不同理解,或者说采用不同的思考模式,会引导我们走上完全不同的道路,就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

要知道,我们每天遇到的事情是非常复杂的。面对不同的事情,如果只采用一种策略,大概率是会失败的。这就是为什么奥巴马可以竞选总统成功,却会败在戒烟这件事上;为什么天才画家达芬奇画一幅画要拖四年。因为人们倾向于总是用一种思维方式处理问题。


我们应该采用不同的思考模式,深度理解当下这个目标,然后采用最适合的策略,才能够帮助自己达成目标。这也是本书中最有价值的观点。


接下来,我们讲讲怎么综合应用这三种策略达成目标,一共有八个场景。


第一,如果你要完成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比如跑步1km。这时,你采取的策略应该是:“表现型”或“进取型”,直接去跑起来。把注意力集中在展示你的能力以及实现目标本身,聚焦于成功带来的好处。


第二,如果你要达成的目标是不断重复,让你会感到厌烦的事情,比如长期练钢琴。这时,你就需要一点“兴奋剂”,切换到“为什么”这个思考模式上。你找到做这件事的意义,比如练好钢琴可以陶冶情操,让自己变得更有气质。同时,你可以告诉自己已经练了这么久,如果现在放弃了,损失可大了。这就用到了“防御型”思考模式。


第三,人生总会遇到了一些困难会让你感到前路坎坷、甚至产生自我怀疑。比如考试总是考不好,这时你该怎么办?你应该用“是什么”的模式去思考,考虑当下应该做些什么。比如,立刻整理错题集进行复习,这样会让你更有行动力。

同时,你还要采用“进步型”思维,以发展的眼光看到自己的进步,而不是一味的苛责自己,陷入纠结的泥潭。另外,还要用“防御型”模式考虑一下,如果现在就放弃了,是不是太可惜了?

总之,当遇到困难时,综合应用“是什么”+“进步型”+“防御型”的模式才能达成目标。


第四,当你面对诱惑时,比如朋友邀请你打游戏,你又感到很难拒绝时,该怎么办?这时,你要启动“为什么”的思维,去想想自己的长远目标,同时采取侧重于避免损失的“防御型”策略。


第五,当你要做的事情是一个需要速战速决的事情,比如领导让你在20分钟之内提交一个报告,急着要用。这时,“进取型”策略就是最好的。


第六,如果你要做的事情是一个要求准确性很高的事情,比如编订财务报表。这时你该用“防御型”策略,你需要认真检查,不能出现任何一点损失和纰漏。


第七,如果你要做的是一件需要创造力的事情,比如写脱口秀段子。这时最好采用“进取型”策略,不管好坏,先写五个段子再说。


第八,如果你希望奋斗过程是愉快的,比如,你想要去学习讲书,但又不想给自己太大压力。这时,你需要使用“进步型”策略,关注自己是不是比前一天有进步了。


第三步,有效行动

有句英文叫做If you fail to prepare, You prepare to fail。翻译过来是:如果你没有好好准备,那么你就准备失败吧。这句话很有哲理。

导致我们行动失败的原因,往往是缺乏准备。在确立和理解目标之后,怎么才能做到真正简单、有效的行动呢?

这本书提出了一个很管用的模型,叫做:if...then...,翻译过来是:如果...就...。

也就是说,当你要做某件事时,不妨给自己设定一个触发机制,告诉自己,如果达到什么状态,我就怎么去做某件事。


举个例子,我想每个礼拜都给妈妈打一次电话,可是一忙起来,常常就忘记了。那怎么办?我可以用“如果...就...”的模型设计一个触发机制。比如,我告诉自己,如果周日晚上吃过晚饭,我就拿起电话给妈妈打过去。刚开始,你可以设置闹铃提醒,只要闹铃一响,你就立刻去打电话。


这样,我就把“周日吃过晚饭”和“给妈妈打电话”这两件事之间形成一个关联,建立了“如果...就...”的触发机制。久而久之,当我养成了习惯,就不需要用闹铃提醒了。只要到了周日吃过晚饭那个状态,我就会自动想起给妈妈打电话了。

再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我有个坏毛病,就是每天睡觉前刷手机,既浪费时间,又影响睡眠质量,自己也感到很懊悔,但又改不掉。直到前段时间,别人送了我一个眼罩,我就开始给自己设立了一个“如果…就…”的机制。我告诉自己,如果一上床,就戴上眼罩。这样我也就无法看手机了,慢慢就改掉了坏习惯了。


面对冬天早上赖床的问题,我也有一个秘诀,依然是给自己建立一个触发机制。我告诉自己,倒数10个数字,如果数到0,我就起床。冬天早上一旦我想要赖床时,就会开始倒数,10,9,8,7...数到了0,我就会自动弹起来。起床从此也变得容易多了。


为什么这个方法有用呢?在我之前讲过的《认知觉醒》那本书里就提到本能脑很强大,我们很难控制本能脑。最好的办法是让大脑下意识的、自动的完成一个目标,这样才不会耗费太多脑力。因为人的自制力是有极限的,一旦损耗光了,就没有自制力可以再用了。


第四步,提升自制力。


网上流传着一段胡适的日记,内容是:

7月4号,新开的这本日记是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夫。

7月13号,打牌。

7月14号,打牌。

7月15号,打牌。

7月16号,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如此堕落,你先前定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子曰:每日三省吾身,再不能这样下去了。

7月17号,打牌。

7月18号,打牌。


你看,名人跟我们普通人也是一样的,常常会缺乏自制力,就算不停的苛责自己,逼自己自律,效果也不大。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事实上,自制力就像是我们的肌肉,它不是天生的,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越练越强的。书里给出了六个提升自制力的小技巧。


第一,一件小事开始

作者在她30岁那一年遇到了人生危机,她跟第一任丈夫离婚了,自己也面临着失业,生活变得特别糟糕。于是,她自暴自弃,胡吃海喝,也不收拾房间,人生跌到了谷底。没想到,她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就走出了困境,焕然一新。她是怎么做到的呢?

所有的改变是从一件特别小的事情开始的:作者养了一只小狗。因为养了狗,她每天就不得不去照顾小狗;因为要照顾小狗,她的生活就慢慢变得规律了,状态也越来越好。不久后,她完成了博士后学位,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还认识了现任的丈夫。你看,这一切特别神奇,对不对?

所以,要提升自制力,不妨从一件小事开始。


第二,自制力感染

人们做事是需要有氛围感染的,周围人榜样的力量非常关键。这就是为什么和一群人一起学习的效果,要比你一个人单独学习要来得好。一个人走的比较快,一群人走得更远。学霸们总一起去图书馆学习,学渣们总是聚在宿舍打游戏,你周围的人会给你很大的影响。找个好环境,选个好伙伴,提升自制力更容易。


第三,摄入糖分

人在累了、困了的时候,多吃甜的东西,可以帮助提升能量。不过,如果你一直依赖于摄入糖分,反而会降低你的自制力,所以一定要适可而止。


第四,不要开始

提升自制力的最好方法,就是不要开始一个坏习惯。我们的自制力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大。你有没有类似的经验,你告诉自己只吃两块薯片,但你吃了两块之后,会继续吃下去,根本停不下来。最好的方法就是一开始连碰都不要碰,把薯片清理出你的视野。


第五,不要同时做两件以上需要自制力的事情

如果你计划减肥,同时又想戒烟。这两件事情同时做,难度就会大大增加。不如一次只做一件需要自制力的事情更靠谱。


第六,自我放松

相信你一定知道,运动员们为了在赛场上取得好成绩,每天都会保持大量高强度的训练。不过,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运动员们并不是在累到筋疲力尽之后,才开始休息的。恰恰相反,他们是在感到疲惫之前就已经开始休息了。人的自制力,就像是一个弹簧,是有极限的。等到拉到极限再放松,可能就没办法回到初始状态了了。我们要学会在感到疲惫之前就进行自我放松,才会长期保持好状态。


到这里,我们小结一下,普通人达成目标的四个步骤,分别是:

第一步,用SMART原则设立目标

第二步,用三组不同的思考模式理解目标

第三步,用“如果...就...”的机制触发有效行动

第四步,用六个小妙招提升自制力


除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书里还教了我们帮助别人达成目标的方法。


如果你是领导,希望下属提升业绩;如果你是家长,希望孩子改掉坏习惯;如果你是老师,希望学生取得好成绩。那要怎么做,才能帮他们达成目标呢?

自我决定理论告诉我们,人的内在动机分成三个要素:自主权、胜任力和关联感。这三个要素,就构成了实现目标的内在动机。具体来解释一下。


自主权:这个比较好理解,就是这件事情是我自己想去做的。你在做你自己想做的事情时,幸福感会很高,也更有可能去完成。

胜任力:就是你的能力能够掌控得了手头的事。你做完后,也会很有成就感。

关联感: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一个独立存在于这个社会上的,一定会与周围的人形成联系。强关联感会增强我们与周围网络的人际关系。


前面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内在动机。我们来搞清楚什么是内在动机,什么是外在动机?首先,动机就是决定人行动的动力来源。

外在动机来自于奖励或惩罚。比如,孩子今天认真做作业了,你就奖励他一个小玩具。反之,孩子的作业忘记做了,你就罚他默写。

内在动机,是为了更好的自己,发自内心的动力。举个例子,一位宝妈在生孩子之前是不太会去看亲子教育的书的。可是一旦这位宝妈有了自己的孩子,遇到了教育方面的问题,这时没有人逼她,她也会自己主动学习。这就是内在动机的力量。


那么问题来了,是内在动机更好,还是外在动机更好呢?答案是,外在动机的确可以在短时间内刺激我们的行为,但内在动机的作用更长久、更有效,也更好。

这里还有一个关键点需要警惕,外在动机可能会破坏内在动机。

有这么一个故事,话说有个老头家门口出现一帮小混混不停地踢空汽水罐,非常吵。为了赶走小混混,老头并没有去上前阻止。第一天,他给了小混混每人10块钱,让他们明天下午继续来踢罐子。小混混太开心了,没想到自己在这里捣乱,还有钱拿。


第二天,他们又来踢罐子了。这时,老头说:“不好意思啊,最近手头有点紧,我只能给你们每人5块钱了,你们明天继续来踢啊。”小混混一想,也行,就收了5块钱。


到了第三天,小混混又来了。老头说:“我最近确实手头比较紧,今天只能给你们1块钱了,你们明天再来踢,好不好啊?”那帮小混混顿时怒了:“就1块钱?!你打发要饭的呢,不踢了!”之后,他们再也不来了。


故事讲完了,我们分析一下。最开始小混混踢罐子是为了自己好玩,属于内在动机。老头非常聪明,他用了一个外在动机(奖励机制)很隐蔽地替代了原来对方的内在动机,让小混混踢罐子的动力从为了好玩,变成了为了要获得奖赏。之后,一旦奖赏降低或消失了,动机也就消失了,行为也就停止了。

如果你觉得刚才这故事可能是编的,那么书还讲到了一个真实的案例。作者的侄子小时候特别喜欢看书。可是到了四年级,突然就对看书这件事变得很抗拒。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他的老师规定了学生们要看哪些书,而且如果能在规定时间内看完了,就会有奖励。

这个做法看上去还挺好的,对不对?但其实背后的原理跟前面讲的故事是一样的。对于读书的奖励是外在动机,它破坏了内在动机,反而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让孩子对读书产生了抵触情绪。这是一种非常糟糕的做法。


那么,为了激发你的下属、孩子、学生的内在动机,让他们更好的成长,达成目标,应该怎么做呢?书里给出了三个方法。


第一,   目标个人化

你得让对方自主选择要做的事情。比如,如果你是领导,不要直接指派任务给下属,而是换一种做法,问问下属的意见:“如果遇到某项工作,你有什么计划方案呢?”等下属自己提出行动方案后,顺势就把这项行动委派给他去做。这样他会认为这个目标是与自己相关的,也就激发了他的内驱力。


第二,心理暗示

如果一件事,对方没有做成。这时,你要告诉他不是因为能力不够,而是因为其他客观原因造成。同时暗示他只要找到原因,就可以做到的。这等于给对方一个心理暗示,暗示他的胜任力没问题。专业上把这件事称之为:归因训练。


第三, 公众承诺

如果你想让学生达成一个任务,就请他发个朋友圈,公告天下,通过其他关联的人来帮忙监督。人是社会的动物,达不成目标会让一个人觉得很丢脸。这就是公众承诺的力量。


目标个人化、心理暗示和公众承诺,这三个做法分别对应了自我决定理论的三个机理:自主权、胜任力和关联感。你可以用这三个方法帮助下属、学生或孩子达成目标。


在帮别人达成目标时,表扬或批评的方法也大有学问。


如何批评

有时候,我们在批评别人时,为了不打消对方的积极性,会说:“这不是你的错,我知道你已经尽力了。”你这么说,貌似保护了对方的尊严,其实是在替他开脱。而且,对方还会误以为你在暗示他的智商不高。

正确的方法是,你要提出那个错误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并给出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


如何表扬有些人表扬人时喜欢称赞对方很有天赋,比如说“你好聪明啊!”之类的话。可是万一下次他做不成,就会怀疑自己的智力。

正确的方法是表扬对方的努力。注意用词不要夸张、笼统、不真诚。比如你夸孩子说:“你成绩这么好,一定能考上清华。”对方就会产生无形的压力。

表扬的话要务实,同时也不要去跟别人比。比较也会让人产生压力。


好的,到这里,整本书的内容就讲得差不多了。这本书总结起来就是三句话:


第一句:人是可以改变的

我们时常会因为达不成目标,而产生自我怀疑,觉得自己一事无成。但其实大可不必,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

第二句:我们一定要明白改变是不容易的

虽然我们可以改变现状,但这个过程一定不轻松,需要付出代价。办一张健身卡就幻想自己能减肥成功,是不现实的。我们要为达成目标做好心理预期。

第三句:一定要在正确的动机和方法下使用正确的策略

这是本书最重要的、最核心的一句话。每一个目标达成的背后,都有相对应的思维模式和策略,用对方法,才能成功。


讲到这里,相信你也已经看出来了,达成目标是一个非常综合、系统化的工作。既要有信心,同时也不能过于乐观,要采用正确的策略方法去应对,改变才是有可能实现的。


除了这本《成功,动机与目标》,我再给你推荐三本相关的书籍配套阅读,效果更佳。一本是《终身成长》,作者卡罗尔·德威克刚好是本书作者的同事。另外两本书分别是《自控力》和《内在动机》。


最后,我想给你讲个故事作为结尾。

古希腊神话里有这么一对父子:达代罗斯和伊卡洛斯。为了逃出被国王囚禁的孤岛,父亲达代罗斯收集了很多鸟的羽毛,用蜡封上了羽毛做成了两对翅膀,打算一起用它们飞过大海,逃出孤岛。临行前,父亲告诫儿子伊卡洛斯不要飞得太高,否则翅膀上的蜡会因靠近太阳而融化。

随后,父子二人扇动翅膀,升上了天空,飞往大海彼岸。开始时,一切都很顺利。不久后,伊卡洛斯感到飞行地很轻快,不由得骄傲了起来,他被湛蓝的天空所吸引,于是就舞着翅膀越飞越高。结果,太阳强烈的阳光融化了封蜡,羽毛做的翅膀完全散开了,伊卡洛斯因此跌入大海死了。


讲这个故事是想要告诉你,我们讲了很多达成目标的方法和策略,但是,无论何时,我们千万不要忘记自己的目标究竟是什么。


好了,恭喜你又听完了一本书,我是讲书人赵冰,我们下次再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816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729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30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780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890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084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51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1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55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66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09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04评论 4 33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50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8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21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628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24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