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滑雪。
回到家,是23:58分,来不及写文,事先也没有存货。
买了不限时滑雪套餐,实际滑雪时间将近5个小时。
请了个教练,300/时·2人。滑雪场的紫外线是很足的,教练们个个都脸部都晒的黝黑,太阳镜位置又是显白的。
教了基本的双板穿戴,滑雪姿势,刹停,变向。教练一般一天可以指导2-3单,最高5-6单。
双板的穿戴都是容易的。10点穿戴好,就位雪场。
滑雪场雾气很大,能见度不足10米。
初学小白的练习道不知为何没有开放,就在中级道开始初体验。
中级道220米+,上去就坐魔毯电梯。滑下去2-3分钟,魔毯上去要用10分钟左右。教练时间结束后,就自己玩起来。
右脚的雪板总是容易脱开,摆弄看了下滑齿结构,很简单的机械构造,重新调整松紧度。
一开始,有点放不开,总怕摔跤。倒不是怕疼,有点怕被嫌弃的意味。
但总就避免不了,摔了几次后,反而会对导致摔跤的原因感受的更深刻。这样再滑时遇到类似情况就会更敏捷的调整姿势,肌肉记忆应该就是这样形成的。
上午两个小时很快,不一会儿就来到午饭时刻,这里的餐馆没什么吃的,像个大食堂。只有面条,盖浇饭,烤肠,小火锅。点了碗腊肉笋干面,但没几筷子,碗就见底了。
稍作小息到1点,进入下午场。
50米的练习场和坡度更陡的高级场都开放了。
去练习场玩了两趟,感觉没劲,雪道太短,总在坐魔毯,滑一趟,跤都摔的不过瘾。
继续转战中级场,从达成不摔跤的目标开始。滑了几次后,顺利实现。
觉得中级场也没意思了,看着高级场一拨又一拨跟着教练冲下来的小朋友们,根据挺飒的,这是来这里冬令营的小学生。
挑战高级场。
站上高级场的魔毯,往更高点去。魔毯的运行方向与高级场的冰面是平行的,与水平的夹角,也告诉我这里的坡度确实更陡了,夹角估计是中级场的1.5倍。
站在顶点,俯瞰下去,中级场,练习场,尽收眼底,这里下去,可以一直滑到中级场的雪道终点。
调整好预备姿势,马上感觉到重心向前的更激烈牵引。
启动。第一趟,一开始一直呈内八刹车减速姿势,感觉还挺顺利,又感觉身边不断“嗖嗖嗖”被超车。就解锁刹车,将内八逐渐转换成平行。
果然,速度越来越快,冷风呼啸而过,很爽。但几秒的时间,发现滑行方向已改变成边道冲过去,想调整方向,但速度起来了,已经来不及,摔的酸爽。摔跤个人秘诀,侧摔并迅速翻身背面朝上,能快速降速又起缓冲作用减轻撞击。
再尝试,就不再摔跤了,达成初体验。
入门还是简单的。
打道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