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追求进步,且充满信心
天地万物都在追求其独一无二的特性,追求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动力,也是最有力的动力,没有追求的生活是乏味的。米歇尔深深知道追求本身的奥妙。在接受采访时,米歇尔说:“我54岁了,仍在追求进步,我希望未来的自己一如既往,永不停歇。”
追求进步,是米歇尔人生的常态。
喜欢钢琴。四岁时就爱上钢琴,每次坐在钢琴前感觉很自然,好像弹钢琴是自己注定要做的事情。这样的弹琴之路稳步向前,在母亲的姑妈萝比的教导下,很快掌握音节,积极完成读谱练习,时常拖着母亲坐在那里听自己弹琴,时常会因为钢琴选曲和萝比发生争执,很有自己的主见。
每年,米歇尔都会参加萝比在芝加哥市中心罗斯福大学练习厅举行的钢琴演奏会,那闪闪发光的摩天大楼,带给米歇尔无限的向往,经由钢琴也牵动着米歇尔对艺术的喜爱,我相信这是在学习、工作之外的精神家园,一如我这些无用的阅读和写作。
热爱学习。米歇尔说:“我也许并不比其他学生优秀,可能一样笨拙,但是我很有动力。对于我来说,学习的过程有一种魔力,我从中得到了一种成就感。”
正因为这样, 她凭借优秀的成绩小学时跳级到三年级;高中时考入芝加哥第一所全市统招的高中——惠特尼·扬高中,这是芝加哥一所顶尖的公立学校;又以这所学校排名前10%的优异成绩进入普林斯顿大学,高中时被选为年级的财务总管,还进入了美国国家高中荣誉生会。
大学时,勤工俭学,做了TWC(美国最大的民间气象服务机构,全球最大的气象数据公司之一)的主任助理,每时每刻都在学习,包括学习如何有效工作,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学术上日益精进。
米歇尔之所以成为米歇尔,还在于她在追求目标的同时,始终对自己葆有信心,始终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好,几乎是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她都把精力集中在一点——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信心上,同时,不给自己设限,永远无限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追求想要的任何东西。
比如,读高中时,米歇尔每天要乘坐3个多小时的公交车,透过车窗就会看到两旁高大的写字楼里那些穿着西装、裙子和高跟鞋的时尚男女,拿着咖啡赶去上班,忙碌中透着自负,米歇尔喜欢他们脸上那坚定的神色,充满向往。于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在哈佛法学院,3年后取得法学博士,然后就走进了她曾经羡慕的那所大楼,在“悉尼和奥斯汀”律师事务所,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但丁说过:“使我能漂浮于人生的泥沼中而不至于陷污的,是我的信心。”
信心比天才更重要。
当信心与追求相融合,Becoming(成长为)就是一个永远的进行时,是一种前进的状态,是一种行进的方式,在这条道路上,你看不到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