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如烟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对照片最初的印象应该来自于父亲手工制作的相册。

那时侯商店里还没有影集的存在,父亲的相册其实就是用纸订成

的大本子。那纸有两本杂志那么宽,略厚,是灰蓝色的,有着清晰斑驳的纹路。每张厚纸的上面,父亲还细心地覆了一层透明的白纸,用来保护照片。

   相册差不多有四五十页,每页都贴了三四张照片,都是清晰的黑白照片,有些还带着雅致的锯齿边。那照片尺寸各异,有精巧的小照片,有宽绰的大合影;有摆放正规的,也有顺着角度斜倚的。每张照片的四边都镶有锡箔的相角贴,金黄色的,或者银白色的,仿佛星星般的旖旎。

   父亲的相册通常都郑重地放在书桌抽屉的最深处,但我们却总能把它扒出来,几个小脑袋凑在一起,一页页地仔细翻阅。

   那时最喜欢的是在里头发现自己的模样。周岁时的留影本来是黑白的,父母托了亲戚到上海着了色,于是便在相片里看到了绯色的围兜,水绿的袄面,杏黄色的尖头帽,嘻开嘴的面颊上涂了均匀的红晕。那个娃娃于我是陌生的,仿佛眉眼里都找不到镜子里的相似之处,但我却笃定地喜欢那个笑靥如花的样子。

  小时候去照相是一件很隆重的事。要换上最体面的衣服,要梳绷得头皮很疼的小辫子,一家人像过年一样来到照相馆。

一路走上逼仄的楼梯,先是在柜台上开票,然后耐心等待,最后进到那个神秘的小屋子。

那里有披着黑头巾的老式照相机,有雪白的打光板,有亮得刺眼的罩灯,有花花绿绿的各色布景。一家人,或坐,或站,紧紧地依偎在一起,努力笑出最自然的表情。等到几天后拿到布满细致纹路的照片时,满足、欣喜以及小小的怨念都汇成了热闹的议论。

  记得四叔参军走时,我们一大家子人照了一张很宽的合影。父亲姐弟共六人,那一天,每一家的大人孩子都到了,站了满满的三排。

  爷爷奶奶坐在中间,各自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弟弟和堂妹。孩子们的姿态是开心和顽皮的,大人们内敛地微笑,四叔的表情则有些游离和忧伤。不久以后,刚过花甲之年的奶奶便去世了,我们这个家族再也没有这么齐整地聚在一起了,而奶奶的面容更多地需要反复摩挲照片才能记起来了。

  对相册里的另一个大兴趣便是父母年轻时的照片了。父母都是四十年代生人,他们的青春时节恰巧逢上了那个特殊的时期,所以那时的留影更多地带有时代的痕迹,记录了父母裹挟于大形势下的足迹。

照片里有天安门前的崇敬仰望,有韶山冲里的静默回首,有大学校园的菁菁学子,有闺蜜之间的亲密相依; 女生们留着朴素的短发,或者两根粗又长的辫子,男生则喜欢戴八角帽,或者别着五角星的军帽;照相时,无论男女都神气地站得笔直,略侧着身,胸前别着领章,手中紧握红宝书,目光炯炯,飒飒的风姿充满朝气。

那时的照片上面还印有手写的题字,如“峥嵘岁月稠”啊,如“革命友谊长存”啊,颀长的字体间藏着美好的信念和希望。正值芳华的他们,以单纯的激情和热忱度过了自己的如歌岁月,也许是另一种无法复制和理解的青春无悔吧。

   初中毕业时,同学们之间开始流行写毕业留言了。那时还没有专门的纪念册,大家都用各式的笔记本来代替,然后郑重地请亲近的同学写下留言,并且交换一张一寸的照片。那时男生女生的交往也比较拘谨,我是在请示了家长以后,才能坦然地把照片交给男同学,而且秉承不主动的方式。

彼时清高且内向的我,并没有跟风地制作自己的留言册,只是在同学们的笔记本上写下一些自己也搞不懂,但颇觉高深的文字。多年后的今天,我在同学微信群里又看到了那时晦涩的文字,以及流露出不驯眼神的照片,不禁哑然失笑,同时又颇觉遗憾。青春期莫名的执拗和不合群,让我错失了一份纪念来回味明媚的花季。

  到了八九十年代,傻瓜相机开始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照相不再拘泥于正统的照相馆了,人们的寻常日子开始有了和自然相同的色彩。

  手持相机,在藏有三十六张相片的胶卷里,我们可以随意地与鲜花合影,与雪地合影,与风景合影,彩色照片里多了真实,多了家常味。

  记得一家五口人在竹影婆娑,花意绚烂的院子里温暖微笑;记得和室友们带着初出家门的欢欣和无约束,在省城的大小景点欢聚流连;记得出嫁的那天,穿着绛色的旗袍,带着大红的头饰,隆重地美丽着,却也没心没肺地嬉笑着;记得女儿出生以后,从尚在襁褓里,到蹒跚学步,再到可以拉着大人的手外出游玩,她成了镜头下的绝对主角。照片就这样一路留下了普通日子里不普通的光影,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美景前的欢颜。

   现今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可以更为简单地摄取景色了,我们的视线轻易地聚焦于美食,美景,自拍和摆拍。那些没有经过精心摆弄和等待的留影,更多的状态是躺在电脑的硬盘和手机的空间里,我们不再珍惜地用相纸冲印出来,妥善保管,适时回味,而是任其遗忘和翻篇了。

   我们也很久没有带着庄重的仪式感到照相馆里拍一张全家福了,没有仔细地在照片上端详每个人的容颜。也许快速的生活节奏需要利索的“咔嚓”声,但有时候也不妨慢下来,老派起来,拍一张意味深长的照片,置于案头的相框,把亲情和时光都攒下来,做一种悠长的空间定格。这种纪念应该属于我,属于你,属于每一个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922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591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546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67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53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80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88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34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80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92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70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25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73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37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54评论 2 36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27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娓娓而来(贰) 娓娓而来(叁) 这几天总公司派人来给公司装新的库存软件,还要教娓尔怎么使用,全公司...
    桑小晨7阅读 486评论 0 0
  • 第三十三章:交给我,你放心 “阿年,阿香来找你了……”光年的爷爷在屋外喊道。 在床上伸了个懒腰的光年闻言一惊,怎么...
    招摇的狗尾巴草阅读 398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