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心目中,拯救世界的任务一般都由类似于《复仇者联盟》中的美国队长、钢铁侠、绿巨人、奇异博士等这类大英雄来完成。而柔柔弱弱、整天呆在实验室中的科学家们,拿什么来拯救世界呢?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世界有宏观和微观之分。英勇无敌、机智果敢的大英雄们可以奋勇杀敌万千,却对微观世界的致病微生物们束手无策。因为致病微生物不仅以庞大的数量和微小到肉眼不可见的体积来取胜,而且其传播方式、生长过程、发育过程、防御机制等都远远超出人类的想象和控制范畴。面对致病微生物,最有力的武器便是科学家手中的试剂与疫苗。
在《科学家如何拯救世界:巴斯德与微生物》这本书中,来自法国的作者弗洛伦斯•皮诺,便为我们介绍了一位著名的学者——法国科学院院士路易•巴斯德。也许我们不曾听过这个人名,但“狂犬病”却是我们家喻户晓的词汇,而“狂犬病疫苗”便是这位科学院院士的伟大功绩。
两个月前,我的亲人被恶狗咬伤,当我听到亲人已被及时送往医院时,心情瞬间平复下来,因为我知道医院里有狂犬病疫苗,只要注射及时,亲人的病情就会得到救治,就会及时脱离生命危险。
但是你知道吗?对于19世纪的人们来说,狂犬病极其神秘,没有人发现引起狂犬病的微生物,一旦有人被狗咬伤,只能绝望地等待上帝来判决。
但先后解决了桑蚕病、鸡霍乱以及羊炭疽病的巴斯德,怎么会放任狂犬病肆虐人们呢?于是他着忍受着年龄与病痛的折磨,被寄托了人们高度的期望,再一次面临新的、陌生的领悟——研究狂犬病疫苗。
1885年7月4日,一名年仅九岁的小男孩不幸被狗咬伤,他的母亲央求巴斯德为小男孩注射已经经过大量动物实验研究成功的狂犬病疫苗。巴斯德也迫于救人的压力,最终在这名男孩身上注射了狂犬病疫苗。一段时间后,这名男孩幸运的痊愈了,他也是第一个亲身实验狂犬病疫苗的人。
时至今日,我们身边的新冠病毒又是一场浩劫,同样需要如巴斯德一样勇敢、智慧的专业人士来迎战。他们又是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中,一名名拯救世界的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