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一词似乎在各行各业都成为了追求的目标。近日,小区门口新开了一家特色炒面馆,推出了以“焦香爽口”为特色的炒面系列,搭配紫菜蛋花汤,的确让人吃得可口满意。
在我们的教育界,特色课堂、特色学校、特色教育日益叫响。我校作为一所三百余名学生的村小,连续四年坚持搞第二课堂活动,尤其是葫芦丝班和小提琴班培养了一批学生,连续在县艺术节展演中取得佳绩,终于在在2017年顺利通过了洛阳市艺术特色学校评审,成为我镇唯一一所有艺术特色的学校。就在学年结束总结会上,校长畅谈了学习艺术规划思路,要向艺术品牌迈进!
我是一名25年教龄的小学教师,2010年暑假,我在《河南教育》上看到了一篇文章,是《做一名有绝活的教师》,强烈地唤起了我的思考:我能做一名有怎样绝活的老师呢?随后,我开始模仿文章中的介绍,开始成长自己。2013年暑假,我迈出了走出去开眼界的第一步,看到那么多的一线教师积极进取,成就自己。我也开始上道行走,读书、记录、参加学习、践行诵读、活动留痕……2014年我的班级报纸,作为新鲜事物引起了镇教办的关注。2015年,我一个班里评选上了两名“河南省阅读之星”……然而,2016至2018年春季,我陷入了迷茫之中,想朝着一个方向做出点成绩,却不知路在何方。好在,我没有停下行走的脚步,依然坚持学习。
2018年暑假,我参加了洛阳市农村紧缺学科的培训,内容是奥尔夫音乐。一周的培训结束了,我无比兴奋——我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践行目标——音乐教育。
一切都是命运使然,在小学高段教了22年的我,2018年9月,自荐成为一名一年级新手教师。
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在我眼前开启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这个世界最大的特点是既嘈杂又纯净。
学习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我突发奇想给孩子们编成歌曲,旋律就选用《两只老虎》《新年好》和《生日快乐》,三首联唱,学生特别喜欢。接下来,我仿佛进入了一个编唱的洪流中,深深投入进去,乐此不疲。依托着学习内容,课本中的课文、诗词、儿歌都被我编唱成了歌曲。比如我把《一去二三里》《画》《江南》三首古诗用《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旋律演唱,特别的契合,我和学生唱并乐在其中。梓骁妈妈说,孩子可喜欢吕老师编的歌曲了,在家里总是唱,我和他奶奶都学会唱这首歌曲了!
一年级结业时,我们唱了十余首歌。
二年级伊始,我们成立了班级合唱队,取名小雨点合唱队,继续学唱、编唱歌曲。同时开始学习竖笛吹奏,班级里面有自己的特色活动,并坚持开展,这在我校是首创。我在班级开展音乐活动,符合我的兴趣爱好,发挥我的特长,带动孩子们学习音乐,活跃班级,同时班级教学成绩也很不错,的确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学生也表现出了创造,若煊自己写歌词编唱,梓骁把故事套用不同的旋律演唱……
返校复课后,校长给我班上《道德与法治》课,他说我班的学生特别思维活跃、口齿伶俐、活泼可爱,音乐素养明显高。
暑假到来,为新学年班级特色的发展,我也是感觉进入了瓶颈,也正思考下一步该如何开展工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