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在童年的时候是怎样的?人生经历尚浅,没有各种角色的压力,感受不到时间的压迫性。你所理解的孩子慢的行为,孩子一开始并不了解快慢的概念,所以你总是在速度上去催促孩子。家长普遍缺少工具。孩子是否看得到自己的进步,破罐子破摔。
刚开始孩子并不是真的慢,只是被家长强化了这个概念。为什么家长那么容易着急上火。大家正在经历五光十色的时代。现代人一天接触了信息,早就超过了古人一年的资讯。
这个时代不缺乏资讯,剥开焦虑的外衣,焦虑的背后是知道和做到的距离,所有的教育都是自我教育,我们想要教会孩子管理好时间,只把关注点放在孩子身上,是远远不够的。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成长环境,一个家庭就像一颗大树,爸爸妈妈是枝干和根系,孩子们就是树上开出来的花朵,最终还结成了果子,果子要长得好要让枝干和根系都长得好,所以家庭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环境。我们常说父母的高度就是孩子的起点,时间管理的能力并非与生俱来,孩子们是最好的观察者,透过观察和模仿父母的行为来进行学习。作为父母如果无法管理好时间,无法平衡好生活和工作,每天晚睡晚起。在父母身边也会染上这些习惯。
亲子同修,父母有二次的成长的机会。时间管理就是生命管理,不停的学习探索,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我们可以把自己变成理想父母的样子。
拖拉慢不等于磨蹭
动作发展不够熟练是导致慢的很大的原因,刚开始穿衣,系鞋带,协调能力不够,有的家长怕孩子动作慢,不能怕孩子慢
家长要明白,孩子的成长本来就是缓慢的,拆解步骤,反复训练,当他熟练了以后,再去鼓励他提高速度。
当你五岁的孩子因为不熟练系不上鞋带时,要抑制住自己想要伸手帮忙的冲动,对孩子说,孩子,妈妈允许你可以失败,但是不允许你没有尝试。不要做的不好,就失去练习的机会(Laura:就像孩子吃饭那样,不要因为孩子吃得不好,就让孩子失去练习吃饭的机会)
教育本身就是一直艺术,欲速则不达。
孩子终究会长大。拖拉,孩子有能力完成,却迟迟不去完成,就可以归结为拖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