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水浒传,宋江的名头最臭,投降派、招安派、软骨头,电视剧中最突出的是光看到他向皇帝跪下高高耸起的屁股,是他把梁山好汉们的命运都断送了,也把自己的命给交待了,从当初把梁山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开始,就预示着搞投降悲剧的启幕,一步步越来越被动,最终被朝廷利用、分解、消灭。
在宋江的扮演上,从李雪建到鲍国安到张涵予,他们的精湛的演绎把小说中的人物演活了,各种做派让人痛惜与不齿,甚至愤怒和无奈,但也正是小说中这个人物命运的真实写照,也说明几个演员演的好,把握住了人物性格的精髓,也体现了对他投降与招安政策的批判,正是这个思想与操作把梁山的大好革命事业给断送了。
后世的读者从上帝视角来批评宋江,批评他选择的政策,批评他的短视,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不选择这条路,他选择哪一条更好?他的路又在哪里呢?
先说一众好汉为什么上梁山。有一部分人是被逼无奈,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这个是最流行的说法,也是小说所要表达的社会现实,这也是许多人无奈的选择。生活中被官逼,被地痞无赖逼,被地主逼,被生活逼,总之没有了存站的基础,不甘心受压迫,为求得命运的改变一怒之下反而上梁山。不管是什么原因,都是社会逼迫的结果,社会逼良为倡不得已而为之,上梁山是一条与命运对抗的道路。还有一部分人的上梁山是因为其他原因,被骗或是诱惑,是梁山要壮大自身的力量增强受招安的筹码而采取的套路,而这些人的上梁山也都是先有第一种人的存在才又做的锦上添花。总之,上梁山是受到了各方面的逼迫,不得已而脱离原来生活的秩序,否则可能存站不住,也就是除此无路可走。
那再说既然被逼上了梁山,梁山下一步存在的路可以有哪些选择呢?首先是在梁山上发展壮大就地生存,这要算一笔账,山上头领一百多,中层最少有几百或上千,全部人马有几万,这几万人的吃喝拉撒可是个大问题,这需要一个巨量的稳定的生活物资来源,靠打家劫舍,偏安一隅,短期可以维持,长时的生活就不行了,哪有那么大的一个固定的群体让他们打劫,时间长了要么挨饿,要么散伙。那不打劫靠收税可能会稳定,统治一方从老百姓身上收取固定的税收,这就要有一个更大的稳定的维持秩序的力量来保证,形成一个稳定的政府结构,这就与朝廷彻底撕破脸皮分庭抗礼,那将直接引来朝廷的压灭,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就像王庆和方腊的下场那样,朝廷的力量毕竟强大,所有人面临的将是死路一条。也就是说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在这种情况下,接受朝廷的招安,受到体面的封赏,封妻荫子,光宗耀祖,这不就是最好的出路?且也是唯一的一条出路。于是宋江及其中许多人都会持这一想法,不断努力去做,争取更多资本和谈判筹码,以便于以后能捞到更大的好处,实际上有一些受招安的人也确实享受到了这个成果。但对于宋江整体这个队伍来说,朝廷始终拿它是一个心腹大患,最想做的就是把它永远消灭,所以就要利用它,削弱它,消耗它,自生自灭了最好,如果还有力量还有牙齿,就要强力来掰掉了。所以接受招安最终也是死路一条,小说用具体的推演说明了这一点,这条看似光明的锦绣玉道尽头也是一条断头路,可怜英雄威武却也是穷途末路。
那他们的命运又该如何选择呢?书中已经明确说明了一干英雄人物的悲剧命运,这也正是小说的伟大之处,不闹活不下去,闹了也活不下去,世道沧桑,人间无奈,人世即是悲剧,自己的奋斗与小心,努力与拼搏,最终的命运全是寂灭,这也是当时社会这个熔炉的无情与冷酷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