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摘选自 太湖山人著《心住非家》系列法宝之《出家为何事.和合僧》。
时有外道出家名曰坍陀,问尊者阿难:“汝何故于如来所出家修梵行?”
阿难答言:“为断贪欲、嗔恚、愚痴故,于彼出家修梵行。”
坍陀复问:“彼能说断贪欲、嗔恚、愚痴耶?” 阿难答言:“我亦能说断贪欲、嗔恚、愚痴。”
坍陀复问:“汝见贪欲、嗔恚、愚痴有何过患,说断贪欲、嗔恚、愚痴耶?”
阿难答言:“染著贪欲映障心故,或自害、或复害他、或复具害,现法得罪、后世得罪、现法后世二俱得罪,彼心常怀忧苦受觉。若嗔恚映障、愚痴映障,自害、害他、自他俱害,乃至常怀忧苦受觉。又复贪欲为盲、为无目、为无智、为慧力羸、为障碍,非明、非等觉,不转向涅槃。嗔恚、愚痴,亦复如是。我见贪欲、嗔恚、愚痴有如是过患故,说断贪欲、嗔恚、愚痴。”
阿难回答说:染着贪欲就会遮蔽障碍心的缘故,或会害了自己,或者又会害他人,或者会自他都害。在当生就会得罪报,后世也会得罪报,现世、后世,二时俱会得罪报。他的心会常怀优苦的感受和感觉。或者由于嗔恚、愚痴遮蔽障碍,或害自己,或害他人,或自他都害,乃至常怀忧苦的感受和感觉。复次,贪欲是盲,是无目,是无智,是慧力衰弱,是障碍,不是明,不是等觉,不会转向于涅槃。嗔恚、愚痴也是如此。我所看见的贪欲、嗔恚、愚痴,有如此等的过患,因此说应断贪欲、嗔恚、愚痴。
阿难回答说,自害、害他、俱害,现世后世都不得安宁。贪嗔痴这里怎么讲?是盲,是无目,无目就是有贪嗔痴而没有智慧之眼,即使熏习过佛法,也是慧力羸,智慧力的衰弱。贪嗔痴炽盛就没有智慧,有正见则有明、有智,等觉,转向涅槃。所以,有贪嗔痴就有轮回,轮回才是真正的可怕。
阿难的回答大家也要应该记住,谨记。然后,要去思维体会。当时,我住山的时候,也有人问,你为什么会想到走这条路呢?我说,修行的事情,不趁着年轻的时候去落实法,那人生的什么时候才算是有时间呢?穿上袈裟出家是为了修行,为了熄灭贪嗔痴,为了灭苦!内心有苦恼,解决烦恼苦迫。
坍陀外道出家问阿难言:“汝见断贪欲、嗔恚、愚痴有何福利,而说断贪欲、嗔恚、愚痴?”
阿难答言:“断贪欲已,不自害,又不害他,亦不俱害,又复不现法得罪、后世得罪、现法后世得罪,心法常怀喜乐受觉。嗔恚、愚痴、亦复如是。于现法中,常离炽然,不待时节,有得余现法缘自觉知见。有如是功德利益故,说断贪欲、嗔恚、愚痴。”
阿难是佛陀的侍者,也很有智慧,面对这位坍陀外道的修行人,回答说:断除贪欲以后,就不会自害,又不会害他人,也不会自他都害。同时又不会在当生中得罪报,不会在后世当中得罪报,不会在现在与后世当中都得罪报。心中常怀喜乐的感受和感觉。断除嗔恚、愚痴也是这样。在于当事中会常离炽然,不待时节,会在这一生中而有自觉的知见。有这样的功德利益的缘故,才说应断贪欲、嗔恚、愚痴。
勉强出家,为了生计出家,为了赚钱出家,这将会使佛教在人们心里的庄严神圣感沦失殆尽。做为佛弟子,努力树立好在信众心中的形象,信众的四事供养也觉不能仅养活充满私欲而又不学无术之徒!对于信众的布施也要有分寸的取舍,不是人家说舍我们就得收,就得要!他那份布施,有没有符合经上所谓的舍!我们的修行要善于默默无闻而努力耕耘,特别是出家师父,决不能做赚钱的和尚业余的修行。
有人说:“业余的和尚不学无术,竟然也有他们存在寺院的理由与价值。”这正说明了经忏的作用,即使是业余的和尚,所做的经忏同样有消灾免难的功能,说明了佛法的殊胜与伟大,佛陀的慈悲与宽恕!这就更需要我们这些佛弟子努力去践行八正道,把佛法的真正的伟大之处彰显于世间,更好的利益于沉沦苦海的众生。我辈四众弟子,当各自精进,善自努力为是!
古人云:出家乃大丈夫事,非王侯将相所能为。
以上都说明发心出家修行是不容易的。出家是为了熄灭贪嗔痴,出家是为了灭苦,灭轮回之苦。所以,对于出家,我们应该心向往之,有条件有因缘,都应该及早出家,灭除无始劫来的生死轮回。只有出家了,才能更好的灭苦。你的历代祖先,也会随着你的出家而受你的福泽。如果仅是着眼于现实的亲情、恩爱。等待你及你的眷属将是残酷无常的到来,等待你的也是身心无常的逼迫之苦。所以,我们的修行,要把这笔账好好的算一算!
难舍能舍,难割能割,扯断一切恩爱名利,为了出三界之家,贪嗔痴之家,烦恼之家,这样的出家是神圣伟大的事情!
君不见,历代高僧出深山,隐姓埋名几十载,只为此心了无碍,哪管春花开不开!修行人,要学会享受寂寞。
―― 清泉谷.太湖山人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