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美峰 2019.12.9
“你俩站起来”课代表的一句类似命令的话语传出教室,钻入正在推开教室门的我的耳朵里。
我走进教室,看到两个男生耷拉着脑袋站在座位上,默不出声。
用我习惯性的思维思考,应该是这两个男生不会背书,或者背书不过关,被课代表执行班规,罚站在那里。我就顺势的问了一句“你俩为什么站在那里?”
他俩还没敢出声,课代表就说:“他俩个在教室里打架。”
我一脸惊讶的说:“咋啦!打架,难道教室里适合打架吗?”
学生听到我惊异的别有用心的反问,开始发出笑声,并说:“不能在教室里打架。”
“是呀!教室里不适合打架,如果打架就请到教室外面去吧!”我心平气和的顺势说道。
他俩极不好意思站在那里,脑袋耷拉的更低,脸红的更狠。
我突然转移话题,不再教室里多说了,以免影响全体学生的学习,开始给学生布置背诵任务,等到全体学生都进入学习状态,我才开始处理这两个学生的问题。
我把他两个叫到教室门外,开始仔细的询问发生矛盾的原因。
航说:“是王挪了他的凳子,动出来了凳子下面的足球,我就抢了他的足球,他打我,我心里不服气,就和他打起来了。”
云说:“他拿了我的足球,并且动了我的凳子,于是我就打了他一巴掌,就这样我俩打起来了。”
我听清楚原因之后,就问:“你俩先想想,自己都有什么错误?”
航说:“我的错误在不应该抢他的足球,惹他生气,还不应该挪他的凳子。”
云不好意思的接着说:“我不该动手打他,我错在这里了。”
我看到两个孩子都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并且认错态度特别的好,我也不打算就此喋喋不休,纠缠不清。于是我就说:“你俩也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今天回教室之后爸事情的经过写出来,并且写明自己的错误,当时的心里活动,五百字左右,明天交给我。”
他俩都爽快的答应了我的要求。然后我又说:“同学之间,遇到事情等一下,停一停,思考三分钟,然后在决定是否动手或动嘴,这样就会避免你的冲动,记住不能莽撞,:不能脑子一热就动手,那样会造成很大的伤害的。我也听出来了,今天你俩都有错误,也不再惩罚你俩,互相道歉,握握手,言和就好。”
两个男孩子羞赧的笑着,不好意思的转向对方。航先说:“对不起,今天我错了,不该抢你的足球,不该挪你的凳子。”
云也不好意思的说:“我也有错误,不该动手打你,对不起。”
两个男孩子就这样在我面前握手言和,走进了教室。
看着他俩离开的背影,我想到了另外一种处理方法,对他俩狠狠地惩罚,大发雷霆的骂一顿,也许他俩都从表面上臣服与我,但从心里并不一定接受我的处理方法,或许也会有很多不服气的地方。
今天晚上的事是一个意外,但是教室里总会有无数个意外发生,让你措手不及,应接不暇。但是作为老师,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比处罚学生更重要。交给方法注重的是对未来的指引,处罚注重的是过去的错误的再现,注重未来总比追究过去更有意义。所以说当学生发生矛盾,生气发怒,处罚都不是最佳的解决办法,而是要让学生明白错误之处,指出学生努力的方法,就已经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