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一本对我帮助特别大的书-《被讨厌的勇气》,作者是岸见一郎。他以对话体的方式,记录了一个青年与哲人间的对话,通过对话层层深入纠正年轻人的诸多认知。哲人所倡导的理念主要是阿德勒的心理学。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为人处世事事谨慎,生怕说错话做错事,怕得不到他人的认可;比较焦虑,喜欢跟人比较,身边XXX怎么样了,自己过得一点也不轻松;害怕人际关系,怕不被人认可,怕被人打压,怕受伤,觉得家以外的世界就像原始丛林,充满了敌人,随时可能伤害我.
阿德勒认为,人活在世间有最重要的两个目标,一个是自立,第二个是与社会和谐相处。在自立方面,我们应当自我接纳,真诚地接纳不可换的"这个我",现代社会很多人容易感到自卑和迷茫,随便问一个人:"你喜欢自己吗",很难有人痛快地回答说"喜欢",相反,我们常常更容易羡慕喜欢别人,甚至想要成为别人,我们会觉得上天非常不公平,给别人一个非常好的出身,别人学历高工作好,赚钱能力强. 在这一点上那阿德勒强调"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阿德勒认为自卑是产生于比较,产生于竞争,我们世界上所有的人可以想象成生活在一个二维的平面上,每个人都在行走,只是每个人常行走的快慢长短距离不一样而已。但是人们往往会觉得自己比不上他人,产生自卑感,和竞争感, 觉得别人都是自己的竞争对手, 阿德勒认为竞争让我们感受到了人际关系的不友好。也就是阿德勒说的第2点:与社会和谐相处,当我们感受到外界社会的不友好的时候,比如说我们在人际关系中害怕受到别人的批评,害怕跟别人比较,害怕在人际交往中受到伤害,所以我们就会将外界想象成敌人,我们就很难再去融入到社会人际关系中。为了实现与社会和谐相处这个目标,阿德勒认为我们应该改变着自己的意识,意识到人人都是我们的伙伴。那怎么样才能意识到人人都是我们的伙伴呢?首先我们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题,有的人追求幸福,有的人追求成功,有的人的职业是教师,有的人职业是公务员,有的人职业是程序员等等,每个人都面临着不同的课题,因为课题不同,所以我们不要老是想象着要去寻求来自社会的认可。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有认可欲求,希望我们做的事情被被别人看见,被别人表扬。我们做的事情是自己的课题,而别人的评价别人的看法是别人的课题,我们要将这两个课题来分开,将课题分开之后,你就会发现,当我们做事情就不再那么在意别人的眼光,别人的评价。只有当自己不在意的时候,我们才能获得社交上的自由,这也就是阿德勒所说的被讨厌的勇气,我们要拥有被别人评价被别人讨厌的勇气。犹太教教义种提到: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说有10个人对你的看法,那可能是只有两个人会喜欢你,有一个人讨厌你,另外7个人对你压根不关注,所以我们不要觉得自己很重要,别人都在盯着我们看,别人很在意你,事实上没有人那样在意你,所以人际关系要做的第1步就是课题分离,课题分离是人际关系的起点。
在做完课题分离之后,我们要梳理一下关系。我们常常习惯于纵向关系,比如说自己与领导,子女与父母,常常都是一种教导/被教导,领导/被领导的关系,比如说我们的子女,我们就常常会觉得我们在他们的上面,我们的领导我们常常会觉得我们在他们的下面,在这样的纵向关系中,特别容易陷入渴求表扬啊,批评别人。所以我们要将这样的纵向关系改为横向关系,也就是说我们都是平等的,不管你是怎一个企业家,一个高官,父母,老师等等都是平等的,所以在课题分离之后,我们要建立横向的关系,任意与生活中任意一个人建立横向的关系,都是跟所有人建立横向关系的一个起点,一旦打破建立一种横向关系,那么其他的横向关系也就随之很容易就建立了。
那说到人际关系的起点起点是课题分离,那人际关系的终点是什么呢?人际关系的终点,阿德勒认为是一种共同体感觉,所谓共同体,我们可以认为两个人是一个共同体,一个公司是一个共同体,一个班级一个学校,一个国家,一个大洲,一个大洋,一个世界一个宇宙,你都可以认为是一个共同体。我们一个人可以隶属于不同的共同体,当我们觉得在这个共同体里面,是一种纵向的关系,比如说我们在公司也跟我的领导是纵向关系,那你可以跳出来这个共同体看,比如说我在整个个城市,那我跟我们的领导,那就不是纵横纵向关系,而是横向关系,所以一旦我们陷入纵向关系的这种理念当中,我们可以跳出来跳到更大的维度的共同体中来看。什么叫做共同体共同体感觉呢?就是与你的身边人建立伙伴关系,阿德勒强调的与社会和谐相处就是强调要与人人成为伙伴,成为伙伴的关键一环就是对他人无条件的信赖,如果说我们不能去信赖他人,面对着任何一个人都是采取怀疑的态度,那么有可能建立伙伴关系吗?大概不可能。一旦开始怀疑就不可能建立伙伴关系。在他人在无条件信赖他人之后,阿德勒强调,要有一种他者贡献,一种贡献感,也就是能够为他人做些什么,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贡献感是由我们自己来评价的,也就是说我自己觉得我我对他人有贡献,那我就是对他人有贡献,而不是由别人来评价你,一定要跳出让别人来评价你这个怪圈。比如说我今天主动扔了个垃圾,我主动帮领导做了一件事情,我认为这是我做的一个贡献,那就是我的自我贡献感,这就是我们阿德勒说的,有了自我贡献感就就会自己觉得有价值。
总结一下,阿德勒认为人首先在生活在世界上有两个目标,一个是自立,一个是与社会和谐相处。在自立方面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不要自卑,告诉自己真诚地接纳那个不能交换的自己,只有自我接纳了,你的心理才不会产生那么多竞争,那么多的自卑。
在与社会和谐相处方面,阿德勒认为起点是要课题分离,就是要将自己所做的事情与他人的评价分开,避免陷入处处寻求他人认可的不健康状态里面,其次是横向关系,明白人人平等,然后是无条件信赖他人,最后是自我贡献感。
阿德勒的这套心理理论治愈了我不断的想要去寻求他人的认可这样一种状态,同时也让我克服了人际关系的恐惧。因为之前的我会觉得出门之后都是敌人、都是竞争关系,他们时时刻刻都有可能会伤害我,因为害怕伤害,所以说我会我不会去勇敢的去融入到人际关系中。他也让我意识到只要处在只要在世界上生活就一定会处置处于人际关系中,只要要处于人际关系中,就多多少少一定会受到伤害,要接受伤害是一种必然。学会不把外界的人看成自己的敌人,不把他们看成自己的竞争对手,而是把他们看成自己的伙伴,信赖他们,进而产生一种与他人同呼吸共命运的感觉,这样子,我们在世界上就会产生有一种与他人连接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