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系听课笔记的整理!
虽然我们对家校社协同育人或多或少都有所认识,但是还需对其进行再认识。
一、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职责定位 。
家校协同育人已经成为一种教育发展趋势,不过在实践过程中,的确存在着协同双方责任边界模糊、职责不明的混乱现象,出现了“家庭教育学校化、学校教育家庭化,社会教育边缘化”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家庭教育功能丧失、学校教育主体弱化,社会教育参与度低。基于此,厘清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家校各自的责任边界,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家庭:是孩子最初始获得教育的地方,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发展有着最根本的影响,也是全程陪伴、参与孩子健康成长的一种教育环境。家庭教育一般有这三种含义:其一,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其二,家庭各成员对孩子的关爱和家风家训家教的教育;其三,父母对自己的教育。
学校:指由专业的教师和专业的教育部门共同组成的专门的教育机构,它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承担着学生在学校内的学习和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学校教育的任务主要在于传授文化知识技能与核心素养的培养。
社会:指由生物与环境形成的关系总和,广义的社会教育指一切社会生活影响于个人身心发展的教育;狭义的则指学校教育以外的一切文化教育设施对青少年、儿童和成人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
每一个孩子起初都是一棵小幼苗,他们能够长成参天大树,都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指引历练(自我教育)。而一颗小幼苗长成参天大树,又需要经历根(深)、干(直)、枝(繁)、叶(肉)、和果(结硕果)的过程,这些过程所对应的教育也非常重要,这些成长过程所应对的教育关系如下:
1) 根---家长教育
2)干---家庭教育
3)枝---学校教育
4)叶---社会教育
5)果--孩子成就
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离不开根基的稳固,"根"、"干"所对应的,都是家长、和家庭教育,可见这两样教育才是决定孩子一生的基础性代表。家庭教育是根,不从根上破题,学校教育在用力,也是徒劳苍白。根不好,难成长。当然我们也要协助指导家长
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二、实现“1+1+1>3”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不同层级上的概念,但当这三者同处于教育系统之中时。它们便成了同一层级的概念,亦即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教育本身是一个整体,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础,是在家庭生活中完成的;学校教育是关键,作为正规教育,可以引导家庭教育,并为社会教育奠定基础;社会教育是延伸,深刻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方向、内容及效果。“家校社”的提法正好自然地体现了这三种教育形式的内在逻辑关系。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承担育人责任。
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协同育人中的主体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从属关系。
二、家校社的协同,是要把三者的行动都统一到“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育人目标上来,形成三维立体、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三、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四种形式:家--校协同育人、校--社协同育人、家--社协同育人和家一校-社协同育人(政府)。
四、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机制是建立由政府驱动、学校主导、家庭主体、社会提供平台的多主体协作的共建、共治、共享的教育工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