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1、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一种汇率决定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货币的价值是由货币能够购买的商品和劳务来体现的,货币的购买力实际上就是商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倒数,两国货币的汇率之比就是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经济学家常用用这种方法处理过的GDP数据来比较两国的购买力。
购买力平价理论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前者指的是两国货币的兑换比率会维持在使两国价格水平相等的水平上,后者指的是货币兑换比率的变动是两国价格水平变动的比率。
购买力平价理论成立的前提是一价定律,即同一商品在不同国家价格相同。
2、伊斯特林悖论
伊斯特林悖论又称为幸福悖论,结论为:同一个国家内富人幸福指数比穷人高,但是不同国家比较,穷国和富国的幸福程度很接近。现代经济学建立在越多财富带来越多福利的核心命题之上,但是伊斯特林悖论表明更多财富并不会带来幸福的增加。
【课后习题】
3、给出一个规模经济不变的生产函数,劳动力和资本翻倍,产出也翻倍,但是转化为人均产出和人均资本的形式,人均资本翻倍,人均产出不翻倍,原因:
考察人均资本翻倍时,我们其实在考察只增加资本对产出的影响,而不是劳动力和资本同时翻倍,资本的规模报酬递减,因此人均资本翻倍时,人均产出增长小于1倍,而资本和劳动同时变化时,由于产出规模经济不变,因此会变化同样的比例。
4、资本比产出增长快的经济模式能否持续?
不能。因为资本增长比产出增长快,为了维持资本增长,储蓄率要提高,最终储蓄会超过产出,这个经济不能再维持这个增长率了,资本的报酬是递减的。
5、为什么最重要的技术进步发生在美国,但是有的国家增长率超过美国?
因为这些国家正在复制美国的技术,缩小与美国的技术差距
第十一章
1、完全基金制社会保障系统和现收现付制社会保障系统
完全基金制社会保障系统是指向工人征税,然后把税收投资于金融资产,在工人退休后归还本金和利息的一种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的存在改变了储蓄的构成,私人储蓄减少,公共储蓄增加,但是储蓄的总额没变。
现收现付制的社会保障系统是指用当代工人支付的养老金支付给退休劳动者,当年提取,当年支付,不做任何积累,实际上是工作的一代供养退休的一代的代际转移。如果人口结构稳定,可以实现一种静态平衡。现收现付制的优点是收支关系简单,管理方便,缺点是可能引起代际矛盾,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甚至未来收不抵支。
现收现付制下,工人的私人储蓄减少,但是公共储蓄并没有代为保管这部分税收,而是发给了退休者,所以现收现付制下的储蓄率小于完全基金制下的储蓄率。
因此从现收现付转变为完全基金制有利于提高储蓄率,增加人均产出水平。
2、储蓄率相关的问题:
①短期:储蓄悖论,储蓄率提高,短期内会使得消费者消费减少,产出降低,带来经济衰退。同时,根据I=S+(T-G),I不变,T和G也不变,因此,储蓄率提高+产出降低,最终消费者的私人储蓄没有发生改变。
②长期:根据索洛模型,储蓄率的提高虽然不会改变人均产出的长期增长率,但是可以使得稳态下的人均产出位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短期内,储蓄率提高会使得产出的增长率有所提高(虽然长期会回到初始水平)。此外,如果人均资本存量低于黄金律水平,那么提高储蓄率有利于提高人均资本存量,提高未来的消费。
3、女性参与劳动比例增加会使得N一次性增加,对于每一个工人的人均产出没有影响,但是会影响人均产出(被雇佣的比例增加了)
第十二章
名词解释:
1、索洛余量,全要素生产率
索洛余量又称全要素生产率,指的是经济增长中不能被要素变化所解释的经济增长率,具体而言指的是经济增长率在剥离了资本和劳动对经济增长贡献后剩余的部分,一般被认为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索洛剩余=总产出增长率-劳动份额*劳动增长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
因此有了总产出增长率、劳动增长率和资本增长率、劳动和资本份额以后就可以计算出索洛余量。
索洛余量可以由多种因素影响,比如研究的多产性、研究成果的专属性。
2、研究的多产性和研究成果的专属性。
在布兰查德的宏观经济学中,技术进步主要来自于企业研发,研究的多产性和研究成果的专属性共同决定了技术进步。
研究的多产性指的是研究支出转化为新产品和新概念,如果研究具有多产性,企业就会有更强烈的动机去进行研发。研究的多产性取决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的良好互动。教育在其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研究成果的专属性决定了企业能从研发中获得多少利益。研究本身的特点会对专属性 产生影响,如果一个企业研究出产品以后其他企业会马上模仿生产出新的产品,那么这个研究即使本身是多产性的,企业从中获得的利润也很少,因此没有企业愿意在上面投入研发资金。更重要的是法律对新产品的保护,比如专利制度,使得研发出新产品的企业在一定时间内拥有不允许其他企业试用新产品的能力。
下列因素对研究的多产性、研究成果的专属性、长期研发支出和长期产出的影响:
①出台国际条例来保护单个国家的专利在全世界都能受到保护:
这会使得贫困国家难以从其他国家引进先进技术,技术进步率降低,而富裕国家的研究成果的专属性提高,企业投入的研发支出增加,技术进步率、长期研发产出和长期产出都增加。
②研发支出享受税收优惠。
这会提高企业的研发支出投入,提高技术进步率和长期产出增长率。
③政府对大学和企业间的会议资助减少
这会使得基础研究和应用研发的良好互动减少,研究的多产性降低,从而降低技术进步率和减少长期产出。
④取消药品专利
这会使得研究成果的专属性下降,技术进步率下降,长期产出下降
技术进步来源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
发达国家更多依靠研发投入,开发新产品和新概念
发展中国家可以直接复制发达国家的技术,或者建立合资公司,或者外国直接投资来获得先进技术实现技术进步,因此发展中国家有很多会选择弱专利保护政策,这样做的优势是可以激励技术进步,不利影响是这样做,企业复制国外技术的政策成本就比较小,会更多选择复制国外技术而非自己研发,发展中国家自身的新技术就会比较少。
3、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
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是指劳动生产率以不变的速率增长的技术进步,新技术被用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函数被表示为Y=F(K,AN)。在达到稳态时,人均有效资本和人均有效产出增长速率为零,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增长速率为ga(劳动生产率,即技术进步的增长率),资本和产出的增长率为ga+gn(技术进步增长率+人口增长率)。实际工资增长率等于人均产出增长率,为ga。
4、资本的黄金律水平
资本的黄金律水平指的是稳态条件下使得人均消费最大化的黄金律水平。以含有技术增长的索罗模型为例,求资本的黄金律水平就是使得c=(1-s)f(k)最大化,而稳态状态下sf(k)=(折旧率+技术进步率+人口增长率)k,因此消费就是f(k)与资本广化的差值,在图中表示,就是在使得在这一点切线的斜率与直线相等的k。
如果人均有效资本大于黄金律水平,则通过把一部分资本用来消费可以提高人均消费水平。而如果人均有效资本小于黄金律水平,则提高人均消费的途径是缩减目前的消费,提高储蓄率。
5、马尔萨斯陷阱
人口呈现几何倍数增长,而生产资料呈现算数级别增长,多出来的人口会以某种方式被消灭掉,人口需要同农业发展水平相适应。因此产出的增长将导致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直到人均产出回到初始水平。
6、内生增长模型
内生增长模型是用规模报酬递增和内生技术进步来解释各国长期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率差异的模型,与索罗模型不同的特征有①放弃了资本规模报酬递减的假定,假设规模报酬不变②将技术进步内生
简单的内生增长模型生产函数
Y=AK
结论是储蓄率的提高可以带来经济增长率的永久持续提高。
7、平衡增长路径
根据索罗模型,无论经济起点何处最后都会收敛于平衡增长路径。在索罗模型中,稳态情况下人均有效资本存量都收敛于k*,此时人均有效资本和人均有效产出增长率为0,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增长率为ga,资本和产出增长率为ga+gn。各个变量的增长率都是常数,且人均产出由技术进步唯一确定。
8、条件趋同
索罗模型认为发展条件相似(储蓄率、受教育程度和人口增长率)的贫困国家和富裕国家的差距会逐渐缩小,最终人均产出达到趋同。
9、高人均产出可能由两种原因导致
①高技术进步率(比如一个国家从另外一个国家引进先进技术)
②经济没有达到稳态,单位有效工人的人均资本存量在增长,会带来一段时间的人均产出增长。
中国的高经济增长:高技术进步率+高投资率
10、增加研发和购买新机器,最终都是为了增加利润。但是研发的结果可能是概念,可以被很多企业使用,但是新厂房只会被自己的企业使用。因此即使增加研发和投资新机器的潜在回报一样,前者的风险也会很大。
11、储蓄率永久性减少,对人均产出的影响:
人均产出稳态增长率为ga,储蓄率永久性减少不会减少稳态增长率。人均产出增长率一开始可能会下降(但仍然为正),但是长期还是会回到稳态增长率ga。
12、人力资本扩展生产函数
用H表示人力资本,则Y=F(K/N,H/N),计算H可以使用工资进行加权平均等等。
人力资本增加与储蓄率提高影响很像。但是很难比较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产出的影响。
【课后习题】
1、用GDP折算系数计算通货膨胀率:
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通货膨胀率=GDP平减指数的增长率,基年GDP平减指数为1
2、劳动生产率可以用实际GDP除以工人数量来计算
3、稳态条件下下列不同因素的影响:A技术进步K资本H人力资本
地理环境:影响A
教育:影响A和H
产权保护:影响A
贸易开放:影响A
低税率:A增加、H增加、K增加
基础设施:A
生育率降低:人均产出稳态水平增加,人均资本增加(用图解释)
4、gy-gn:每个工人的产出增长率
gk-gn:每个工人的资本增长率
第十三章
1、生产率与就业的关系,生产率提高是否会使得就业减少?
短期来看(IS-LM模型):无法判断
有两种情况①新技术的运用导致生产率提高,此时消费者预计未来的经济会发展的更好,信息增强,消费提高,同时运用新技术需要投入,因此投资剧增,在这种情况下需求增加,IS曲线右移
②生产率提高不是因为新技术,而是因为现有技术利用效率提高,比如贸易竞争加剧,企业整顿生产进行裁员,此时员工对未来预期比较悲观,收入下降,消费减少,IS曲线左移。
根据Y=AN(考察技术进步,不考虑资本),N=Y/A。
就业增长率=产出增长率-生产增长率。
在①下,产出和生产率同时增长,N变化不确定,第②种情况就业减少。
因此生产率提高短期内无法确定对于就业的影响。
中长期来看:
工资设定关系:W/P=AF(u,z)
价格设定关系:Y=AN,生产以单位产品需要1/A个工人,因此生产一单位产品的成本是W/A。因此P=(1+m)W/A
联立,AF(u,z)=A/(1+m)
A会消掉,因此A与u没有关系
实证表明呈负相关关系,解释:预期与实际值的变化并不一致,增长放缓,A下降的多,Ae却没有,因此工资设定曲线比价格设定曲线右移更多,失业率上升。
综上所述,生产率提高,短期内无法证明与失业率有什么相关关系,中期没有关系,就是有也是负相关关系,技术进步会降低失业率,因此担心技术进步会使得失业上升是毫无根据的。
技术进步会引起结构性变化,一些工人被淘汰。
2、工资不平等加剧的原因:国际贸易、技能型技术进步
①国际贸易,企业将一部分生产转移到国外,因此对国内低技能工人需求减少。
②技能型技术进步,新机器和新的生产方法要求高技能工人。
这一工资不平等的趋势有可能减缓,原因有:
①相对需求变化会慢下来。比如计算机随着发展会越来越容易操作,使得低技能工人也可以操作。
②技术进步不是外生的,低技能工人的低工资可以促使企业有更多的钱研发。
③高技能工人相对于低技能工人的供给也不是外生的。教育的回报增加,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高技能工人变多,最终使得相对工资平稳。
【课后题】
1、名词解释:技术性失业
技术性失业指的是劳动者所拥有的技术和企业生产活动所要求的技术状态不一致所引起的失业,技术性失业属于结构性失业的一部分,因此是自然失业的一部分。
创造性毁灭: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从内部不断发生变化,以破坏旧的体制,建立一个新的体制的过程。
2、自然失业率会受到生产率的影响吗?不会
由于工资根据预期的生产力进行调整,生产力的提高最终会导致工资设定所隐含的实际工资和价格设定所隐含的实际工资在原来的自然失业率上等比例地增加。因此,在自然失业率不发生任何变化的情况下,可以维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