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商学院书评影评私房课 第(15)篇 2645字,累计31762字。
文/小原书屋
十年前我想辞职回老家,爸妈坚决反对,他们觉得既然上了一个好大学,有了一个好工作,就要一直在大城市打拼下去,闯出一点名堂,否则书就白念了,再说在老家那个小城也干不了什么,没发展。
可是如今,有很多年轻人在大城市念书之后会选择回老家创业,因为小城建设越来越完备,大城市有的,小城市也有,生活便利,我老家那个十八线小县城也有酒吧和剧本杀了。就连我妈也偶尔会提一句,要不你回来办个培训班吧。
我对中国经济发展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自己家乡的变化。
何帆新书《变量4:大国的腾挪》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观察和趋势,阐述得更加细致。这是他《变量》系列书籍的第四本,本书中的案例真实、鲜活,都是作者实地考察采访的。
作者何帆是著名经济学家,在多所大学任教,得到APP上他的经济学课极受欢迎。何帆立志用30年为中国经济立传,每年撰写一份中国经济年度报告,记录中国2019-2049的变化,这就是《变量》系列。罗振宇在“时间的朋友2022年”跨年演讲上发布了这本新书。
书中并没有告诉你一些现成的答案,但是你看过之后会联想到很多身边的人和事,并从中收到启发。不同的读者都可以在《变量:大国的腾挪》中找到与自己密切相关的问题的新答案。
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作者在书中讲述了三个普通人的奋斗故事。
强子,十九岁离家去广州打拼,用自己会阿拉伯语的特长,和中东各个国家的商人做贸易生意,已经在广州结婚生子,二十年后,家乡已成远方,每年都会回去一趟,但是无法久住。
永平,强子的初中同学,在西安餐馆打过工,回老家泾源卖过服装;在河南焦作的毛皮厂打工,又回泾源开酒吧;在张家口支过烧烤摊,又回泾源开手机店;去西安开西北菜馆,差点赔的倾家荡产……如今泾源真发展旅游业,于是回去开了农家乐,终于赚钱了,正在投资酒店、火锅店等。
焦建鹏,2001年大学毕业后在银川开公司,2010年决心回家乡发展,现在是村主任,专做乡村旅游。他利用一切资源将村庄建设得更好,同时又保持梯田、窑洞等特色,让城里人来休闲度假。
这让我想起之前网上的一个段子: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本来这句话是有些调侃的意味,但是如今看确实如此。
以前年轻人如果想有发展,一定要去大城市,大城市从小城和乡村汲取养分,现在到了反哺的时候。年轻人不必一定到大城市打拼,不必远离家乡,也能开拓出一片天地。
远方能成为第二故乡,故乡也在迎接远方的人。
国内现在有很多不起眼的小镇,已经发展成“隐形冠军”。
江苏扬州杭集镇,每年的牙刷和酒店用品产值近200亿,全球每三支牙刷就有一支来自这里;
江苏泰兴黄桥镇,是世界最大的小提琴出口基地;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鄌郚镇,生产了全世界将近1/3的吉他;
辽宁葫芦岛新城市,全世界将近1/3、全国将近一半的泳衣来自这里;
河南许昌的假发出口量占全世界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
山东菏泽生产了全国以及日本80%以上的棺材……
这样的中国小镇还有很多很多,还有很多机会等待着年轻人去探索。
大国的腾挪,也是每个人的腾挪,在这个万马奔腾的时代,机会是留给骑手和骏马的。
被过度追捧的东西 都不值得投资
作者在书中有一个观点:
互联网大厂过去是科技创新企业,未来会变成像自来水公司、电力公司一样的公共事业企业。
现在年轻人努力学习、考名校变优秀,是希望找个好工作、进大厂,就好像上世纪80年代优秀的年轻人想进外贸公司,90年代想进外企,世纪初想进入金融券商行业。
所有这些随着浪潮而起的行业,终有退潮的一天。现在风光的职业,将来未必风光。
之所以我们总是感到焦虑,就是在我们面前,有一群逐浪的人,被困在潮流中,奋力前行,筋疲力尽。
如何才能穿越潮起潮落的周期,看到远方的港口呢?
在博弈论中有一种求解方法:“从前往后看,从后往前推。”
从前往后看,就是从死的那一头审视生。如果站在人生重点线上,你希望身边的亲人朋友如何夸奖你,是有钱、有权、有房子吗?还是如何改变了这个世界,对他们的人生有何影响?
从后往前推,就是认清自己,找到自己真正喜欢、想做的事,锻炼自己不依附于任何平台和系统,也能独立生存下去的能力,也就是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有哪些呢?
终身学习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快速融入新环境的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观察能力,同理心,还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
这些都不是靠刷题和上补习班能得到的。
所以2021年国家推行“双减”政策,就是在减少不必要的“内卷”,让家长认识到教育的终局是什么。
这几天天津受疫情影响进行封控,孩子们取消期末考试,直接放寒假了。
我看到朋友圈中家长并没有像前两年一样焦虑,即便孩子在家不上课,也有了新的学习方式。这几次核酸检测,有的家长会带着孩子去给“大白”和志愿者送水、送温暖,让孩子懂得责任、担当、付出和爱,将来一定不会差。
大国的腾挪,要顺应时代的变迁,要做时代的弄潮儿,不是去追赶浪潮,而是穿越浪潮做一个定海神针。
百岁人生 活得精彩
虽然世界的潮流不可预测,但是有一条是肯定的,就是全世界都会进入人口老龄化。
我们有50%的可能性活到90岁,90后有50的可能性活到100岁。长寿时代,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要怎么办?过去的受教育—工作—退休三阶段人生模式已不再适用。
未来,灵活退休是肯定的,也许很多老年人会选择创业、或者在岗位上发挥余热。
安妮海瑟薇和罗伯特德尼罗主演的电影《实习生》,讲述的是一位年近70但是经验丰富、彬彬有礼的老头,因为耐不住平静的退休生活,在一个偶然的机遇下,应聘成为一家快速成长的创业公司CEO的实习助理,和一群年轻人共同成长的故事。
当然不是所有老人退休了还想工作,辛苦了一辈子,退休就是要好好享受生活。
为此我还去问了妈妈,你退休了也不用带孙子,想去干什么呢?
妈妈说,出去玩啊,旅游!
我说那也不能天天旅游,旅游是短期活动,平时呢?想干什么?
妈妈说,那就去老年大学看看,不管学什么,打发时间也好啊。
由此可见,即便老人不工作了,也不会在家闲下来,他们有钱、有闲、有精神需求,这里也有巨大的探索空间。
专门做老人鞋的企业足力健,2020年的销售收入达到三四十亿元;老年人有自己的直播平台老柚直播;教老年人跳广场舞的APP叫“糖豆”,教老年人制作影集的APP是彩视……
如何过好退休后剩余的40%人生,让老年人活得精彩,有尊严,有价值,这是我们的福利,也是我们的机遇。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亚圣孟子在两千年前就告诉我们何为大国姿态。
世界纷繁复杂,竞争无处不在,但是只要你把握住大国的发展趋势,发展好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无论你是小镇青年还是退休老人,都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破局点。
让写作成为习惯 日更第8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