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收老师们第3期教育写作了。经摸底,6个年级中一个年级全收齐,一个年级只差1人,但其他4个年级还有不少人没有行动,节奏明显慢于前2期。这也在我预料之中。人都是有惰性的,更何况写作这种不待见的事。也许还有老师在心里打怵,写作是教育教学的“分外之事”吧?前2期很多老师都交了,但应付甚至抄袭的也不少,对个人和学校真的有意义吗?两月写一篇太频繁了,有那么多内容可写吗……
我们学校是一所建校只有12年的年轻学校,处在新城区,占有天时地利人和。学校布局合理,环境悠美,绝大多数老师也都是逢进必考,教学能力不差。但老师们也真是辛苦,早出晚归,备教改辅考,感觉经常忙得喘不过气来,鲜有工作上的反思总结。自来到学校后,我就经常思考,如何抓好教师专业发展这个“牛鼻子”,推动学校发展?或者说,如何让学校越办越好,让老师们工作和生活得更优质、优雅、专业?
一直认为,自己是写作的受益者,缘于经常写作,从学校到局机关,再回到学校。阅读多篇中外教育名著,聆听近百场教育大伽讲座,发觉推进专业发展少不了教师的专业写作。大伽们认为,教师只有通过教育写作,记录教学生活,引发教育思考,深入教学研究,享受教育过程。他们怀疑,一位不能用文字表达清楚应该如何教学的教师,能把课讲得头头是道吗?一位不能写出教育教学文章的教师,能逻辑清晰,因人而异地教育好各类孩子吗?为此,在传统教师标准上好课、育好人的基础上,写好文还必须放在学校管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位置。
一、写得好,因为读得好
写作是对输入进行思考后的输出。其中,输入从指阅读,写作高手也是阅读高手。要想写得好,必须要提高输入标准,读高人写的书,读优质公众号,读经典的书。不仅如此,写文章必须最大限度的占有材料,而要获取大量材料,必须要大量阅读。另当我们感到无话可写的时候,从书架上拿出三五本书翻一翻看一看,有的时候就是某一个词或者某句话,可能迅速诱发新的灵感出现,所以要想写得好,必须要去多读并读得好,读是写作的本质。
二、写得好,因为干得好
写作最重要的灵感来自哪里?来自于实践。很多时候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我们经常感觉到,真实的案例、真实的故事写得很流畅,虚假的案例和编撰的故事不知如何下笔。生活的美妙是任何一个高明的作家都想像不出来的。如果要想写出具有创新实践价值的文章,闭门造车、甚至泡制他法只会贻笑大方。正如中国教师报褚清源主编所说,做,是脚踏实地;写,是仰望星空。做,是玲珑的珍珠,写,能让它形成美丽的项链。做,能够形成厚度;写,可以达成高度。文章要想写得好,必须要勤于实践勇于实践。
三、写得好,因为想得好
成功=实践+反思。而写作是反思的结果。只有通过写作,才倒逼我们以全新的方式审视并悦纳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反思和批判自己的教育实践,梳理和砥砺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写作,不以博取外在的名利为目标,不为写作而写作,而是对教育生活的总结、归纳、剖析、反思和提升。
从学校毕业后我们很少拿笔,多年来,我们少反思,疏学习,更缺写作习惯。但没关系,一切为时都未完,只要我们写起来,完成比完美重要。坚持写作,通过抄写,仿写,自写,手中的一支笔也许改变不了别人,但是可以改变你的课堂,甚至改变你的生活方式和命运。愿每个老师都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做一个成长记录者,抒写真感情,真性情。纵观生活和工作,会发现在同样的条件下,这个世界,正在眷顾和奖赏那些勤于写作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