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昨天和朋友聊天,发现自己对信息的关注和一年前有显著的差别,最典型的就是不再看商业评论类的文章,因为当你真正成为行动者,你会发现做具体的事,面对具体的问题,是最重要的能力。
2.人事物的简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评论性见解,“你说的都对,但是我不听你的”,比如现在铺天盖地地对创业公司的分析和解读,你分析的有道理(客观和正确基本不可能),但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另一类是工程学见解,面对具体的目标,拆解为具体的行为。
3.我们从小的预言系统里就是抽象的表达,从传统文化的“太极、阴阳、五行、八卦”云云,到我们从小深受毒害的官场语言“增强、优化、完善、健全、提高、加强、巩固”等等。没法落地,没法指导行动。
4.我其实最近在有意识地让自己具体和准确,比如,在时间表达上,用准确的时间点替代“尽快”之类的含糊不清;在任务表达上,用细化到最小颗粒度的任务取代“完善”之类的糊弄了事;在信息沟通上,用具体的对对方表达意思的确认取代所谓的“收到”之类的模棱两可……
5.周末读李敖的文章,他认为“量化和抽象的表达具体化”是中文的精髓所在,这让我眼前一亮。他举了一个例子:“当我描写老中青三代,我会说当我年轻的时候,我关心的是大小;当中年以后我关心的是长短;当我老年的时候我关心的是硬软。” 当我们说这是女孩子,这是老头子,这不是最好的中文,当我们说这是红颜,这是白发,这才是最好的中文。
6.人之所以会变得现实,就是因为当理想不再束之高阁的时候, 当你面对大量具体的事时,不切实际的理想会变得务实,空中楼阁会逐步落地。
7.具体化的能力还有一个体现就在于“提问”。总有傻逼爱问“我怎么样才能买房?”这类的问题,当你提出这种问题的时候,问题就永远是问题。问不出好问题基本上有两种可能:第一,你没有建立所谓的“认知框架”,一个文科生是根本没法提出量子物理学界的好问题;第二,你没有行动的能力,在行动中会有无数个细节,无数个具体的问题。
8.大学的时候参加过创业大赛,我看到无数支团队在构建伟大的战略构想,要做中国最大的某某市场的产品;只有我和队友默默地注册一家小公司,做个小项目,挣点零花钱。可惜现实是,高校的创业大赛是一场集体的意淫,一场现实版的皇帝的新衣。但是更残酷的现实是真实的商业世界,连所谓的评委,都不一定经历过,这里不需要空谈的战略家,需要真正能打战的将士。
9.其实“具体化”是一把让你脱颖而出的钥匙:面试的时候,再多用在自己身上的形容词,都不及你真正写出一个方案;说再多工作计划,不如真正把任务分解,付诸行动;所有的担心、受怕、纠结,都不如直接去面对问题,要么解决,要么解脱……
10. 找到具体的目标,用最具体的行动,发现具体的问题,找到具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