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一个朋友聊天聊到怎么赚钱这个话题。
他问我,你觉得什么事赚钱?
我说当然是去做抖音。(原因参考前面我写的《互联网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他又问我做什么内容,为什么觉得能赚钱?
我是这样回答的:
最近抖音有两个人爆火,一个是于文亮,一个是大圆哥。
很多人第一次刷到于文亮的时候,都莫名其妙,不知道为什么会火。
就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随手拍了一条记录日常生活的视频。
后来我专门去搜了,他为什么会火。
基本有两种看法,一种是觉得他引起了普通人的共鸣,让千千万万个普通人都敢于自信地在互联网上晒出自己。
另外一种是说他是运气好,被平台选中了。
我是偏向于后一种说法的。仔细回想一下抖音的发展线,每一年都有现象级的IP。
17年是技术流代表黑脸V,18年是颜值舞蹈赛道的温婉,19年是影视剪辑类的毒舌电影,21年是三农领域的张同学,再到疫情时期的刘耕宏。
下一个到底谁火,一定包含着平台的意志。
尤其是随后的大圆哥的爆火,更印证了这背后的逻辑。
那条“爱意随风起,风止意难平”的视频,大圆哥对初恋的遗憾让全网都想起来属于自己的遗憾。
所以今年,注定是普通人的一年。
基于这个判断,我准备做一个关于普通人的访谈类抖音号,一个关于普通人未实现的创业梦想的抖音号。这是好听一点的说法,说直接点就是问他觉得什么事赚钱。
每个人观察这个世界的角度是不同的,所以每个人的想法自然也不同,再细分到关于什么事能赚钱这个方向上,更是五花八门。
有的会很严肃,真的认真考虑过一件事,但是受限于家庭,资金,团队等各种原因,没能付之行动;
有的会很天真,不管行情和现实,也不管别人怎么想,反正自己就是觉得这事有搞头,爱咋咋地,反正他又不会真去做。
我在抖音上刷过了太多的商业大V,告诉你什么是商业的定义,教你提高商业认知,教你商业的底层逻辑。
对不起,审美疲劳了。本来打算以成功人士的身份与你们相处,可换来的却是你们卖的课,不装了,我就是个普通人,我摊牌了。
今年是属于我们普通人的一年,是时候把他们从聚光灯下拉出来,换我们普通人上去说道说道了。
至于说的啥事,到底能不能搞,反正我们又不一定会去实战,管它呢。
看到这里,其实你已经看完了这个抖音号的第一条内容,只不过是以文字的形式而不是视频,并且被采访的人是我自己。
接下来,只要把被采访的人换成大街上任何一个普通人就是后续的内容了。
不管你此时认不认可,反正我就是觉得这事能搞,有一万个理由。
我想,一定有很多人也跟我一样,对赚钱这事,有自己的判断,不管别人有多少个理由给你泼冷水,你都能找出更多的理由跟他据理力争。
虽然我们很普通,我们要为了油盐酱醋茶做很多妥协,但是偶尔想想这些有的没的,不也挺开心的吗?
最后,如果我真去做这个抖音号,你觉得会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