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00年左右成书的《孙子兵法》与1970年代成书的《定位》,虽然跨越了千年的时光,跨越了东西方文化,但是却都有一个共同点——思考到了竞争的本质。
这两本书都是基于竞争而诞生。
《孙子兵法》基于残酷的春秋国战,《定位》基于激烈的市场竞争。
这两本书都不是在讲战术,在孙子兵法里见不到教你如何排兵布阵,在定位里也见不到某次营销战的详细打法,事实上,这两本书是在讲更高层面的内容——战略。
基于残酷激烈的竞争,孙子提出了“势”这一概念。有趣的是,这极具东方意味的“势”,在《定位》中有着高度的体现。
“势”这一概念具有非常高度的哲学概括意义,说实话以我的水准很难准确的给出一个定义。同样的我认为市面上所有的定义都不够准确,它是一个非常玄乎但是又影响力巨大的存在,就像是一双看不见的手,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
在接下来的两天,我会尝试用我的理解,将定位中“势”的概念解读出来,大致是分为两个部分:借势、造势。
借势,就是指借助某个已经存在的“势”,四两拨千斤,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好的效果;
造势,是指在竞争极度不利的情况下,重新分割市场,造出利于自己竞争的“势”;
品牌是什么?
品牌是存在于人类主体认知中的一种想象共同体。
而所谓的势,从认知角度上来说,就是大多数人认知意志的集中体现。
所以定位,就是基于激烈的市场竞争,进行借“势”或者造“势”,来达到使人类主体认知中诞生这样一个想象共同体的目标。
做品牌,就是做定位,就是做“势”。
因为人们愿意看到他们想看到的,愿意听到他们想听到的,愿意尝到他们想尝到的。
当人们普遍认为一家公司要完蛋的时候,它多半也确实是要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