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内容
阿德勒揭示了儿童人格形成的心理机制,解答了孩子是如何看待外部刺激、如何做出反应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何消减自卑感和如何追求优越感的。
一、人格的统一性以及四种主要生活风格。
决定我们每个人的理念和行动的,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我们对事实的看法和理解。
案例:一个从小在家受宠的独生子,到了学校后,不能独立完成作业,上课捣乱,捉弄同学。以阿德勒“人格统一性”的理论来看:是因为他的能力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缺乏独立的能力,不知道如何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包括不能自己完成作业;另一方面,习惯于被关注,需要随时随地有人注意他,当感觉被忽略的时候,他就以不守纪律,捣乱,捉弄同学这些令人讨厌的方法寻求引人注目。这个孩子所有不当行为的根源,是在于他有一个错误的人生目标:他在学生的年龄,却希望像婴幼儿一样被无微不至地照料。
儿童的四种不同的生活风格:支配-统治型、索取型、回避型和社会利益型,只有社会利益型才是健康的,前三种生活风格的孩子都可能成为问题儿童。
二、“问题儿童”产生的原因以及矫正方法。
1.由于生理因素或家庭环境让孩子形成了强烈的自卑感。
对于明显自卑,或用捣乱、不合作等方式来掩饰自卑感的孩子,矫正的首要前提是对他们抱有同情和理解的态度,通过鼓励他们,与他们建立起友好信任的关系,使他们发现自己的能力和天赋,让他们相信完全可以通过勤奋、毅力、练习去获得自己向往的一切。
对于过分野心勃勃,对自己过高期望的孩子,建议家长和老师不要强调孩子行为的最终结果,而应该重点关注孩子努力的过程,引导孩子从学习本身,而不是从与别人的竞争中获得快乐。
2.父母或主要养护人对孩子过分溺爱,在物质上过多满足孩子的需要,在精神上对孩子过于顺从。
3.父母对孩子的忽视或拒斥。
三、如何引导儿童形成良好的人格。
想要帮助儿童发展好的社会情感,形成健全的儿童人格,可以从四个方面引导孩子:
1.帮助孩子发展积极的自我观,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自由,在评价孩子的行为时,多从鼓励的角度肯定孩子的优点,让孩子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是受欢迎的,是能自己处理好自己的事情的。
2.发展积极的困难观,培养和保护孩子面对困难的勇气。
3.发展积极的他人观,注意培养孩子对社会、对人类、对环境的关怀,鼓励孩子关注和理解他人。
4.发展积极的异性观,孩子对自己的性别角色认可和接纳的同时,也能深刻地理解和认可异性。
人的发展是持续终生的,不存在一个对生命全程起最重要影响的年龄阶段,每个阶段发生的变化对未来的发展都有同样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