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在小学那个书资源并不多的时候,谁有一本除课本外的书,总会马上去借来,《一千零一夜故事》《格林童话》《十万个为什么》不记得自己看了好多遍,但每个故事直到现在仍清晰如昨。后来转学来的一个同学家里是开书店的,因跟其走得近,常常可以在她家看书,小学时大多的课外知识积累都来自于那个书店,对了,那个书店叫“一角书屋”。
初中,终于有了多的零花钱,可以去书店借书来看。那个比较特殊的时候,看得最多的便是小说。每天从六点半上课到晚上九点下课,这样忙碌的时候,每天仍能保持一本约两百页的小说,且还得摘抄,很多觉得经典的部分,当天就会背下来。那个时候是我看书最厉害的时候,记得小镇上有两个书店可以租书,相熟的同学借书都会先来问问我这本书怎么样。如今翻拍的小说几乎都看过,每次看着微博上推荐小说的书单,都会暗自佩服当年的自己。
后来上高中,偏爱古诗类书籍,安意如该是开启这大门的人。文科班有才华的人太多,涉猎也广,这也恰好开拓了我的眼界。还记得那时候最想读大学的原因便是:大学有一个大大的图书馆,没有人再可以限制看课外书的时间。要知道,高中班主任是非常限制我们看课外书的时间,文科班又怎样,最重要的是成绩,并不是课外知识有多广。
上了大学,一切并未按期待的那样发展。看到的世界更大,关注的事情也就更多。明明空余时间更多,却再也无法静下来好好写段文字,一直带着的那个摘抄本,三年了,都未写满。生活在这样的日子,心常常是空的,一步步都觉得不踏实。
我想,该慢一点儿了,回头看看来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