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原文】“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煖(nuǎn )①不足于体与?抑为采②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pián bì )③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盇(hé)④亦反其本矣。”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 sù)⑤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hūn )⑥,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⑦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⑧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是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xī)⑨暇治礼义哉?”
“王欲行之则盍(hé)⑩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锦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称一下,才知道轻重,量一下,才知道长短,任何东西都需要如此衡量,人的心更需要这样,王请思量一番吧。难道说,动员全国的军队,让将士们冒着生命危险,去与别的国家结仇,这样做,王心里才会痛快吗?“
齐宣王说:“不,我怎么可能对这种事感到痛快呢,我将靠这个满足一个最大的愿望。”
孟子问:“王所要满足的大愿望能说说吗?”
齐宣王笑而不答。
孟子问:“肥美的食物不够吃吗?轻暖的衣服不够穿吗?还是艳丽的色彩不够眼睛观赏吗? 美妙的音乐不够耳朵听吗?伺候您的人不够您在眼前使唤吗?这些,王的手下人都足以供给,王岂是为了它们呢?”
齐宣王说:“不,我不是为了这些呢。”
孟子说:“那么王所说的大追求可以了解了,扩张领土,让秦楚这样的大国都来朝贡,君临天下,镇抚四面的夷狄。以您现在的做法,追求您现在想法,好似爬到树上去捉鱼啊。”
齐宣王说:“竟有这么严重吗?”
孟子说:“恐怕比这更严重,爬到树上去捉鱼,虽然得不到鱼,但没有后患。以现在的做法,追求您现在的想法,如果费尽心力去干,一定会有灾祸在后面等着。”
齐宣王问:“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问:“邹国和楚国打仗,王认为谁能胜?”
齐宣王说:“楚人会胜。”
孟子说:“就是说小国当然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口稀少的国家当然不可以与人口多的国家为敌,弱国当然不可以与强国为敌。天下土地方圆千里的国家有九个,齐国土地合起来只占其中的一份。以一降伏八,和邹国与楚国交战有什么区别呢?何不回到根本上来呢?现在,王要是进行政治改革,施行仁政,便会使全天下的士大夫都愿意站在王的朝堂上效力。庄稼汉都想到齐国来的种地,商人都想把货物放到王的市场上来做生意,各国的旅客都希望取道齐国,各国痛恨本国君主的异见人士都会跑到王这里来控诉。果真做到这样,谁能抵挡得住呢?”
齐宣王说:“我糊涂了,不能深入理解这个道理,愿先生帮助我达成志向,明明白白教导我,我虽然没有什么才能,也无妨试一试。”
孟子说:“没有固定的产业收入却有稳定的心志,只有士人能做到。像黎民,因为没有固定的产业收入,所以不会有稳定的心志。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等到他们犯了罪,再用刑罚对待他们,等于是陷害。哪有仁爱的君主在位,却做出陷害人民的事呢?所以明君规定给人民的财产,一定要上足以赡养父母,下足以抚养妻儿;遇到好年成,丰衣足食,遇到坏年成,也不至于饿死。然后再引导他们走上善道,人民也很容易听从。”
“如今规定给人民的财产,上不足以赡养父母,下不足以抚养妻儿;在好的年成,也过得艰苦,遇到坏的年成,只有死路一条。这样,每个人连避免死亡都怕来不及,还有什么闲暇学习礼义呢?”
“王如果要施行仁政,为什么不从根本上着手呢?在五亩大的宅地中,种上桑树,五十岁以上的人,就可以穿绸子了。饲养上鸡狗和猪这类家畜,不错过繁殖的季节,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可以吃肉了;一家人给一百亩的田地耕种,不去妨碍他们的生产,几口之家就可以吃饱了。认真办学做教育,反复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训导他们,头发斑白的人就不用拿头顶着和背负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老年人穿得上绸子,吃得上肉,一般人能吃饱穿暖,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那是从来没有的事。”
【注】①煖(nuǎn),即暖,不冷也不热
②采色,彩色
③便嬖(pián bì),在王左右亲近有宠信者
④盇(hé),何不
⑤愬, 通 诉 , 控诉、控告
⑥惛,同昏
⑦放辟邪侈,放、侈:放纵;辟、邪:不正派,不正当。指肆意作恶。 穷奢极侈 。
⑧罔,通“网”,罗网。名词作动词,陷害
⑨奚(xī),何
⑩盍(hé),何不
【解读】1、感觉孟子是一位心理医生,能够洞察人心,更是一位社交能手,能够抓住人心。感觉孟子和齐宣王交谈是一步步深入,并没有像古代谏臣那样耿直进谏,而是循循善诱。
首先让齐宣王知道推己及人的核心是要先找到自己内心的感受,是要有一颗悲天悯人的仁心。要有仁爱之心,去关心爱护百姓。
而国君、大臣不能因为自己的贪欲、私欲而加重对百姓的盘剥。任何物质都是身外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享乐,而不顾百姓死活,古代亡国之君都是如此,才会亡国的。
不过,从齐宣王说“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倒也可以看出他也算听进孟子的话,也算好学之人了。
2、任何事一旦出现问题,应该静下心来,找到问题的根源,回归本质问题,从根上解决。而不是出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敷衍了事。这样的行事作风,其实更费时、费力。
3、生活稳定一些,有空余的时间,人们才能有精力有能力去做别的事情。同样,无论是单位员工还是孩子,我们都应该让他们有一点独立的空间和时间,这样才能让他们有自由学习、自由发挥的时间。
孩子不是学习工具,他们是有独立思想,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也不应该成为父母炫耀的资本。他们也应该拥有自己的私有时间。父母对孩子多份理解,也就不会有这么多悲剧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