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姐
对于粽子,我是喜爱的。自小,我便喜欢它的软糯香甜,喜欢包在糯米里那入口即化、肥而不腻的肥肉,喜欢它扑鼻的阵阵竹叶香……
对于五月,我也是喜爱的,我认为五月天是最美的天。兴许是因为国家赋予了这个节日片刻的歇息,但更多的可能,是因为粽子的香气和美味,因为于我来说,粽子可以满足我这个吃货对美食所有的幻想。
记得小时候,端午节的前几天,妈妈就会带着我,到自家菜园的最里角,去摘很大张的叶子(我至今不知道它的名字),妈妈说是专门包粽子的叶子。
在端午前夜,妈妈会拿出珍藏了好久的糯米,盆里装上水,然后将糯米浸泡在水中。
当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就可以开始包粽子了。
每当这个时候,我和哥哥会围坐在妈妈的身边,看着妈妈的一举一动,观察着妈妈的每一个动作。
看着妈妈将一堆散放在盆里的糯米,用硕大的叶子,将糯米和肥肉包成一个个“枕头”模样的粽子,从开始包到下锅煮,我们兄妹俩一步都不会离开妈妈身边……
妈妈的手很巧,不一会功夫,就包好了一座小山似的粽子,每个粽子都有一斤左右,形状像“枕头”一样,四四方方的,中间则像一座山头一样挺立于“枕头”的中央,这是我的家乡独有的粽子 包法。
在粽子下锅煮后,我和哥哥两人负责给灶里不停地添柴火,闻嗅着弥漫开来的粽叶香,嘴里不停的问:“妈妈,粽子熟了没有呀?”
每次妈妈都答:“快了!”
等待的时间,总是会让人觉得特别的漫长。感觉过了很久很久,妈妈才会对着我说:“快去拿篮子来,粽子准备可以出锅了!”
就这么一句简单的话语,我们兄妹俩似乎等待了千年那么久。
我小跑着去拿来竹篮,递给妈妈,妈妈用竹子做成的长长的筷子,将粽子一个一个从滚烫的锅里夹到竹篮里,我和哥哥看着篮子里冒着热气的粽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裂开嘴,笑了。
那时候,妈妈包的粽子里,没有板栗,没有绿豆,没有红豆,更没有红枣,有的只是糯米与肥肉,这种独特的、堪称绝配的味道,深深的镌刻在我的记忆深处,历久而弥新,纯粹而绵长,每每想起,都是一种无尽的享受。
我想,对粽子的极度喜爱,应该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吧。
很可惜,当年,我的眼睛虽然从没离开过妈妈那包粽子的手,但遗憾的是,至今我仍然没有学会包粽子。
如今,妈妈已渐渐老去,而且市面上有各种各样味道的粽子,妈妈也懒得再重复当年包粽子的种种繁杂工序。
想吃粽子,也不用像当年那样,需要经过长久的等待,直接去超市里买现成的来吃就可以了,方便快捷。
现在超市里有着多种品牌的粽子,口味也很多,说真的,我还是特别怀念小时候那个粽子的味道。
前天,婆婆来电话告诉我,她已经买好了糯米,备好了竹叶,腌好了五花肉,等到端午前一天就可以包粽子了,问我还想放什么配料,红豆还是绿豆?
我不假思索的说,不用放什么了,就肉和糯米就可以了。
婆婆还不放心的问我:“绿豆也不放吗?”
我肯定的回答说:“不用放。”
吃多了超市里各种味道的粽子,我更加怀念小时候那纯粹的粽香,不用太多花样,不需太多配料。
我回忆着儿时那只有糯米和肥肉的粽子,似乎闻到了儿时那粽叶淡淡的清香。
我特别期待,端午那天,能吃到婆婆包的粽子,不放过多配料的粽子,期待着重温儿时的味道,妈妈的味道。
迟钝如我,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去学习(或者说是学不会)如何包粽子了,只是在这端午前夕,看着朋友圈里浓浓的端午节气氛,忍不住简单记录一下属于儿时端午节的独特粽香。